規劃規劃,墻上掛掛——海南對規劃亂象說“不”

規劃相互打架導致落不了地,“長官意志”導致規劃隨意更改,或者規劃一套另做一套……長期以來,一些規劃亂象在我國很多地方普遍存在,被人們形象地稱為“規劃規劃,紙上畫畫,墻上掛掛”。

作為全國第一個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海南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堅決對規劃亂象說“不”,走出了一條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統籌發展的新路。

規劃“打架” 發展“受傷”

占地超過7平方公里的海南生態軟件園,之前有數十塊相互“打架”的地,因為土地性質說不清,一動就扯皮。

“同樣一塊地,國土規劃中是基本農田,林地規劃中是林地,而在城建規劃中又被劃為城市建設用地。”海南生態軟件園總經理楊淳至說,如果要調整地塊規劃需涉及諸多部門,程序十分復雜。

各種規劃交叉、沖突、打架已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普遍性問題。“多規合一”改革前,海南全省各種土地、林地、建設、海洋等規劃矛盾、重疊圖斑72.1萬塊,面積達1587平方公里。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一直以來各種規劃分屬不同的管理部門,各部門的事權不同,規劃目標不同,規劃方法和重點也不同。因此往往容易造成自成體系、內容沖突、缺乏銜接協調等問題。

規劃存在的問題還體現在其嚴肅性不夠,被隨意修改的現象也比較普遍。一些地方領導把自己當成城市“總規劃師”,規劃經常被用來為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服務。

規劃“打架”也影響著生態保護。海南擁有約1882公里海岸線,在2015年海岸線整治之前,許多建設項目突破限定距離臨海而建,海岸線保護壓力巨大。原因之一就是住建、國土、林業等各種規劃中對海岸線保護距離設定的不同。

矛盾化解 有序開發

2015年6月,海南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納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臺賬。海南按照全省整體“一盤棋”思路,完成了《海南省總體規劃》及主體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體系、土地利用、林地保護利用、海洋功能區6個空間規劃,為海南整體發展繪制了一張藍圖。

海南省規劃委員會總規劃師劉釗軍表示,通過“多規合一”,原來自成體系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整合在一張清清楚楚的藍圖上,各部門在空間布局上形成了統一的目標,化解了規劃矛盾。

海南昌江黎族自治縣是“中國木棉之鄉”。以前縣里規劃的建設用地多為工業用地,不僅效益較低而且影響生態,想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旅游業,又受到用地和規劃方面的掣肘。

通過“多規合一”的統籌布局,昌江將全縣區域里的建設用地整合起來,建設了一批旅游服務配套設施。值得一提的是,改革不僅讓發展旅游產業的建設用地有了保障,縣里還核減了2788公頃低效建設用地,大幅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程度。

“多規合一”改革還破解了權力部門化和個人化的問題,維護了規劃的嚴肅性。海南省規劃委員會規劃處處長吳剛表示,全省“一張藍圖”一目了然,各部門、各縣市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一清二楚。大家都在一個統一、協同的平臺上干事情,一切都陽光透明,排除了以前對規劃各種干擾的權力空間。

經過兩年多的改革,“多規合一”已初步破解規劃“打架”亂象,遏制了“無序開發”“無限制擴張”現象,指引海南走上堅守生態底線、有序開發建設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深入推進 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

一張“好圖”,單單繪制出來還不夠,關鍵在落實。在畫好一張藍圖的基礎上,海南開發了全省性的規劃信息管理平臺,建立規劃編制及實施管理機構,探索相應的督查機制……相關配套改革的不斷深化,為實現“一張藍圖干到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建設全省統一的空間信息管理平臺。在完成省和各市縣空間規劃成果編制的基礎上,將省和各市縣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林地控制線、基本農田控制線、開發邊界線等各類規劃矢量數據進行了拼合,初步構建形成全省統一的空間規劃管理信息平臺。目前,信息平臺已具備規劃信息查詢、初步審查和輔助決策等功能。“未來要通過完善大數據平臺的基礎數據和規劃信息,實現用機器管好每一塊土地。”吳剛說。

建立專門的規劃管理機構。今年6月,海南省規劃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統籌協調推進全省“多規合一”改革,負責主管全省空間規劃編制、修編、審查和督察工作。目前各市縣規劃委也掛牌成立,為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加強督察,守住“多規合一”規劃成果。海南省規劃委正抓緊制訂規劃督察辦法及配套制度,提升市縣規劃執法隊伍執法能力和執法水平建設,推進規劃督察全覆蓋。將采用日常督察、專項督察、例行督察、聯合督察等方式開展規劃執行情況巡查工作,對違反規劃的行為嚴肅問責,發揮督察的利劍作用。

關鍵詞: 海南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