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卡里一萬多元消失 原是被兒子偷刷充游戲

12月12日,山西太原市民劉先生稱,自己銀行卡內的1萬多元存款在他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分20多次消費掉了。收款方是一個熱門的網絡游戲平臺。經過詢問,劉先生懷疑錢可能是10歲的兒子在玩手機游戲時拿去購買裝備了。山西華炬律師事務所張建華律師表示,如果劉先生想通過起訴要回這筆錢,將面臨舉證困難。

1萬多元存款不翼而飛

劉先生是太原本地人,10歲的兒子上小學。說起兒子的事情,劉先生有些氣憤,“給他買手機,原本是讓他學習英語方便的,沒想到他卻拿去玩游戲了。”

劉先生平時工作很忙,家里的采買都是妻子負責。劉先生很少使用銀行卡,基本不使用手機支付功能。前兩天,劉先生單位發工資,他接到一個短信提醒。仔細查看余額后,他發現銀行卡里少了一萬多元。

劉先生連忙跑去查詢銀行卡消費記錄,發現卡里1萬多元的存款被消費。消費記錄顯示,一共消費了20多次,每次消費金額從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這些錢都是通過網絡支付平臺支付的。

原來是兒子買了手機游戲裝備

錢到底去哪里了?劉先生突然想起兒子玩手機游戲的事情,便找來兒子詢問。10歲的兒子支支吾吾說不清楚。

劉先生拿起兒子的手機一看,兒子玩的正是某款相當熱門的手機游戲。為了進一步確認事實,劉先生致電支付平臺的客服電話,客服人員查詢后表示,用戶通過QQ號來進行交易,購買了武器、道具等。“最近一次操作是12月7日,用戶購買了某游戲裝備。”客服人員表示。

劉先生再三詢問兒子,兒子承認是他偷偷用父親手機通過支付平臺買了游戲裝備。為了避免被父親發現,每次使用后,他會立即刪除銀行的短信提醒。

律師:事主面臨舉證困難

山西華炬律師事務所張建華表示,10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根據《合同法》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后,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法定監護人有撤銷的權利。”所以,案例中,劉先生兒子購買網游道具的合同,屬效力待定,需經其法定監護人追認方為有效。但在實踐中,由于網上支付需要輸入手機驗證碼,所以,劉先生若主張不知情、不追認也面臨舉證困難。

張建華說,司法實踐中,此類情況很多。到最后,很多家庭之所以最終放棄訴訟,主要是取證難,“大部分小孩子都是拿著父母的手機玩游戲。即便孩子有手機,也是父母身份證辦理的手機號。于是,游戲后臺顯示的都是成年人。舉證時,家長要證明到底是小孩在玩還是大人玩十分困難。”

關鍵詞: 卡里 兒子 男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