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飯時間被“睡過去” 僅半數受訪者每天吃早餐
快速的生活節奏下,一頓健康舒適的早餐越來越成為一種“奢求”。日前,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7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9.5%的受訪者每天都吃早餐,42.0%的受訪者偶爾不吃,7.1%的受訪者經常不吃。
 

  吳霄昀是北京科技大學一名大二學生,進入大學后,他逐漸養成了不吃早飯的習慣。“如果早上有課,往往急著去教室,沒時間吃飯。而如果早上沒課,早飯時間則大多被‘睡過去’了”。吳霄昀嘗試過早些起床吃飯,“但往往一兩天后,便堅持不下去了”。

  “如果早上沒吃飯,上午上課時會覺得特別餓,經常走神。”為解決這個問題,吳霄昀經常買一些面包牛奶放在寢室,“總比什么都不吃好”。

  在北京某事業單位工作的陳旭(化名)覺得,不吃早飯會嚴重影響全天的工作狀態,“始終覺得身體能量不足,思維也比較遲鈍”。

  調查顯示,90.3%的受訪者表示不吃早餐會對白天的工作學習造成影響,其中40.5%的受訪者認為影響很大。

  上班、上學時間緊張(56.6%)是受訪者早餐“將就”或干脆不吃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還有:起不來(39.8%)、不知道吃什么(21.2%)、嫌做早餐太麻煩(20.0%)、不餓(17.3%)、為了減肥(13.5%)和忘記吃早餐(9.6%)等。

  陳旭認為,許多人“被迫”養成不吃早飯的習慣,歸根結底是重視程度不夠。“時間緊張或者做飯太麻煩,更像是借口”。

  家住西安的馬琳鈺正在讀高二,為節省時間,經常在小區的早點攤買著吃,“后來媽媽擔心外面食品的安全問題,也為了保證自己每天的營養搭配,就堅持每天早起近一個小時給我做早餐”。

  本次調查中,49.3%的受訪者早餐通常在家解決,36.6%的受訪者在便利店買,35.9%的受訪者在餐館或早點攤位吃,29.1%的受訪者到公司或單位的食堂吃。

  “一個人生活時間久了,經常不知道該吃些什么。”在北京某互聯網公司工作的劉辰,每天早餐的“標配”是一份煎餅果子加一杯豆漿,“幾乎每天如此,賣早點的阿姨都認識我了”。

  馬琳鈺會利用早餐時間收看當天的早間新聞,“把時間充分利用起來”。

  吃早餐時,你有哪些習慣?調查顯示,35.5%的受訪者覺得自己早餐種類較為單一,每天重復;32.0%的受訪者通常狼吞虎咽,速戰速決;20.1%的受訪者每天吃早餐的時間不固定;10.8%的受訪者會在上班或上學路上邊走邊吃;9.2%的受訪者常吃油炸類或“垃圾食品”;6.9%的受訪者常早餐吃過飽。

  此外,36.0%的受訪者會在吃早餐時看新聞或聽廣播;26.8%的受訪者會細嚼慢咽,慢慢享受;20.4%的受訪者注重早餐的營養搭配。

  受訪者中,00后占0.8%,90后占20.4%,80后占51.9%,70后占20.2%,60后占5.2%。

關鍵詞: 受訪者 早飯 早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