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海洋大學七旬教授到黎平傳授免耕稻種植技術

本文轉自:人民網

近日,廣東海洋大學教授袁亞穩來到黎平縣茅貢鎮流芳村傳播免耕稻種植技術。

在流芳村的田間地頭,袁教授手把手向當地群眾傳授免耕稻種植技術,他雖已七旬之人,但傳授技術來依然是精神抖擻、生龍活虎,目的是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在示范條播與穴播過程中,他親自拎起鋤頭開溝打穴,俯下身子示范播種規格。

袁教授給大家傳授免耕稻種植技術。

“自然免耕法實用性強,特別適宜貴州山區的特點,第一年可起耕或免耕分廂條播,點播,盡量使用農家肥,不使用化肥,主要投入就是需進行人工除草。二至三年后就可全免耕點播或直播,覆蓋上稻草和綠肥,不用施肥與除草,不使用農藥。只要天上下點雨水,太干旱時補充些水,即可生長獲得好收成。”袁教授一點一滴地給大家傳授免耕稻種植技術。

據了解,免耕稻種植可以不經過土地翻犁直接播種,能夠很好地保護土壤表面結構。同時省去灌溉、育秧、插秧等環節,大大降低糧食生產過程中的人工投入成本。

袁教授在傳授免耕稻種植技術做示范。

聽過袁教授講解后,現場群眾紛紛表示,這種技術對于農戶來說相當切合實際,能夠給大家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益,都愿意馬上種上四五畝試試,如果收成好明年還要擴大種植面積。

2021年3月,袁教授攜帶自然免耕旱稻種子來到貴州省黎平縣羅里鄉溝溪村、龍額鎮岑魚村等地試種,通過農業統計部門測產驗收,畝產最低達350公斤,最高可達600公斤以上,隨著種植技術的不斷改進,產量將會不斷得到新的突破。袁教授用事實證明了免耕稻種植技術適合在貴州山區推廣,貴州大山深處“種糧難”的問題在科技引領下又找到了一條新的出路。(圖/文 任強、姚進忠)

關鍵詞: 廣東海洋大學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