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四川行,一生四川情,從此四川人。”近日,以“不忘初心再出發、牢記使命新貢獻”為主題的中組部、團中央赴川博士服務團2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在成都舉行。回顧在川掛職經歷,博士們紛紛用這句話概括自己的感受。
1999年,中組部、團中央選擇在四川等3個省市開展“博士服務團”工作試點,隨后,這項工作在多個省區市開展起來。截至2019年6月,四川省累計接收19批共260余名博士掛職鍛煉,他們在服務四川經濟社會發展、搭建東西部橋梁紐帶、促進地方人才培養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川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陳冠松說,20年來博士服務團工作成績斐然,博士服務團有力促進了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也培養鍛煉了一大批優秀年輕干部。他希望更好發揮博士團以才引才育才作用,共同打造赴川博士服務團工作品牌。
發揮智力優勢,助力四川高質量發展
6月29日上午,“聚焦空天、助力四川”航空航天專題論壇在西華大學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周志成和眾多國內航空航天領域的專家學者們先后作了主題報告和專題發言,共同為四川省和西部地區布局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商業航天、培養專業人才等建言獻策。
這是赴川博士服務團2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的重頭戲,論壇上關于理論和實踐的思想碰撞,也為產學研發展提供了新的靈感。西華大學2019年4月正式成立的航空航天學院,即從這次論壇上獲益良多。西華大學黨委書記邊慧敏表示,西華大學將抓住機遇,推進航空航天學院發展建設,為四川省和國家培養更多航空航天領域的優秀人才。
過去20年間,博士服務團在川掛職工作,為四川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中組部、團中央緊急選派了一批相關領域的博士,希望他們發揮專長、深入災區支援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那一次選派而來的賀旺至今仍留在四川工作,現任綿陽市梓潼縣縣長。
賀旺說,博士們克服巨大困難,發揮專業特長,為災區作出了突出貢獻;從掛職到任職,他自己已經深深融入了四川。他建議,建立長效機制,多渠道持續發揮博士服務團科技參謀、橋梁紐帶、人才培養的作用;更多關注縣域,選派更多急需專業人才投放基層,圍繞鄉村振興和縣域治理發揮作用。
為充分發揮博士們的智力優勢,2016年,全國首個博士服務團地方智庫“中博四川智庫”成立,并在西華大學設立長期駐地。西華大學黨委書記邊慧敏說,西華大學積極支持“中博四川智庫”建設,與博士服務團一道,為智庫建設建言獻策,先后創建《戰略要報》《調研報告》等刊物,推動省地礦局、瀘州、宜賓、廣安等設立工作站,建立“博識川行”新媒體平臺,為發揮博士團團隊優勢搭建成果轉化和交流合作平臺、為服務地方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積極牽線搭橋,引資源解決發展難題
在“聚焦空天、助力四川”航空航天專題論壇上,與會企業與高校分別進行了重點項目簽約、集體簽約、人才實習基地三輪現場簽約,為四川航空航天產業發展進一步蓄勢助力。
第19批博士服務團秘書長尹隆說,第19批博士服務團成員來自航天戰線的干部多,他們在四川各地市州掛職又從事航空航天產業的發展促進工作,他們搭臺促成此次活動,頂尖專家和一流企業共襄盛舉,必將使四川航空航天產業再上新臺階。
博士服務團成員大都是各領域的高端人才,他們熟悉行業現狀,掌握關鍵發展資源,在掛職期間,很多人發揮優勢,為四川引入大量資源,解決了很多發展難題。
去年,亞洲開發銀行決定向阿壩州提供70萬美元贈款,用于馬爾康市清潔供暖示范項目前期研究。這是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所能源可持續中心副研究員、掛任阿壩州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呂斌交出的“成績單”——他基于專業特長,提出基于可再生能源“分布熱源、集中管理”供暖模式,得到了亞洲開發銀行支持,為地方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徑。
掛任成都市國資委副主任的一年間,上海證券交易所執行經理羅峰牽頭推進成都銀行成功上市,促成全國第一筆地方國企歐元債券發行,共計為在川企事業單位牽線搭橋80余次。
在掛職宜賓市政府副秘書長期間,南開大學旅游與服務學院碩士生導師楊德進運用專業所長解答地方困惑:牽頭編制了10個鄉村振興示范點規劃、3個“雙城”地區概念性總體規劃。掛任攀枝花市政府副秘書長的中國建設銀行內控合規部高級副經理杜強博士結合專業特長,制定實施的直接融資和不良資產處置“兩個工作方案”,健全完善了該市金融發展政策體系。
“大家真正發揮了‘團’的優勢,取得1+1>2的效果。”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高級工程師、掛任宜賓市副市長的鐘雯彬分享的統計數據顯示:第18批博士服務團成員共促成掛職單位(地區)與派出單位簽訂項目技術合作協議46個,落地項目18個,實際到位資金超過20億元。
培育后備力量,掛職結束服務不結束
第15批博士團成員張炎說,博士團是一個傳承的平臺、交流的平臺、實踐的平臺,也是一個思考的平臺。第16批博士團成員唐清利說,博士是需要虛心學習的,服務是需要俯下身子去調研的。
他們的觀點,是很多博士服務團成員共同的認識。他們告訴記者,博士服務團很多成員都是畢業后直接到機關工作,在專業知識上是博士,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能還達不到“博士水平”。到基層掛職,既是用專業知識貢獻社會的大好機會,也是自己了解社會、鍛煉能力、促進自我成長的大好機會。
從第1批到第19批,260余名博士,他們始終傳承著這樣的理念:在奉獻社會的同時鍛煉自己。站在20周年的關頭,他們發出了一份倡議書,號召全國的優秀青年人才和知識工作者們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把青春和才智投入到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一帶一路”建設中,用知識工作者的專業優勢和實際行動,投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用實際行動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莊嚴承諾:“到西部去,讓我們的夢想在這里啟航,讓我們的智慧在這里激揚,讓我們的生命在這里怒放!”
掛職有任期,掛職博士們大多都會回到原來的崗位上去,他們因此十分注重培育后備力量,接力打造一支永久扎根當地的人才隊伍。20周年紀念活動中,19批全體博士團員與西華大學24個團支部結對,他們將通過贈送書籍、輔導專業學習、參加團支部活動等方式與青年大學生、共青團員結下深厚情誼,從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專業知識等各方面,對青年大學生進行幫助和輔導,用積極的人生觀和正能量感染當代知識青年,共同為祖國繁榮和民族崛起而立志奮斗。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第一批博士團成員李曉東說,四川是干事興業的熱土,希望更多青年才俊來到這里,把自身發展與四川發展結合起來,在廣闊的天地間書寫新的論文。(記者 李曉東 周洪雙)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協委員建議推動出臺《重慶市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高質量集聚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2-01-15
- 噴灑消毒劑2.9噸!鶴壁鶴山區對城區公共場所集中消殺2022-01-15
- 大慶兩會看檢察 | 漫看大慶檢察“高光”時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車不用再帶身份證了2022-01-15
- 從警前VS從警后,一同追憶那段“芳華”!2022-01-15
- 速看!福州這個路段出行有變2022-01-15
- 【長三角日報】紹興原市委書記馬衛光,任杭州市政協黨組書記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區發布關于在外人員返鄉有關事項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長春中院首次適用二審民事案件獨任制審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檢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辦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著最深的愛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實現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發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紅色存折”讓社區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