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新華社發(張進剛 攝)
富有新意和特色的裝潢,別出心裁的圖書陳列,相伴而生的咖啡水吧……如今,這樣類似文化消費空間的“網紅書店”以其高顏值吸引了一大批粉絲。
只不過,早先人們去書店目的一般很明確:買書或者看書。但在大批走進“網紅書店”的人眼中,書不是重點,拍照才是:找角度,擺POSE,摁快門,大功告成。
書店越變越美,有些人的關注點卻不在書上了?世界讀書日來臨前夕,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上述現象并不少見。而且,即便是“網紅書店”,對如何提高人們閱讀熱情的問題,還需要深入思考。
老書店里的溫暖記憶
書店承載著許多人最溫暖的閱讀記憶,幾十年前便是如此。
作家、《道北京》作者劉一達從小特別喜歡逛書店。以前,他對書店的印象主要源自新華書店,此外,還有專賣古籍和舊書的中國書店,以及外文書店、少兒書店等。
那時的書店多是老式木頭門,高臺階,柜臺后碼放著不同品類的書籍。營業員穿著統一的工作服,戴著套袖,偶爾拿著雞毛撣子清理灰塵。讀者看中哪本書就招呼一聲,先翻一翻,合適就開票、交錢。
因為沒錢,劉一達會跟同學一起去蹭書看。營業員也不說破,依舊和和氣氣把書遞過去,看著一群孩子蹲在柜臺下爭分奪秒把書看完,最多在要下班時提醒一聲。
改革開放后,一大批國外名著被引進,書店更成了人們扎堆的地方。劉一達曾騎著自行車滿城“巡店”,也曾凌晨三四點就起來排隊,為的可能只是買一本《復活》。
買不到喜歡的書,有些讀者會守在書店附近,拿著自己的藏書去跟別人交換,劉一達便曾用兩本俄羅斯作家的書,換了一本左拉的《娜娜》。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很難理解那時人們對書店、書籍的狂熱吧。”劉一達感嘆道。
從經歷寒冬到“破殼新生”
借著經濟發展的東風,民營書店也一度辦得很不錯。但沒過太長時間,實體書店便迎來了業內人士口中的“寒冬”:北京第三極書局倒閉、光合作用書店關張……上海思考樂書局等實體書店亦黯然退場。
有文章統計,大約從2002年到2012年,尤其是2011年之后,民營書店出現大面積倒閉潮。實際上,有些實體書店即便沒有關店,也由于租金上漲、電商沖擊等一系列原因,需要遷址。
隨著互聯網發展,碎片化閱讀方式逐漸蔓延,愿意像以前那樣走進書店買書、看書的人似乎越來越少了。越來越多的人呼吁“要保護實體書店發展”。
近幾年,在利好政策的扶持下,一部分傳統書店開始借勢謀求改變;一部分具有特色的實體書店亦逐漸落地生根:西西弗、言幾又等新式連鎖書店出現在人們眼前……
不知不覺中,實體書店在悄然回暖,讀者們有了更多的好去處。
“網紅書店”的喧囂
不過,有些讀者明顯發現,現在的某些書店,跟過去有點兒不一樣:不光店內裝潢特別新奇,還會舉辦各種講座和文化活動;也賣咖啡或者簡餐。人們進書店的目的似乎也加了一項:拍照。
位于北京前門地區的Page One書店,便曾憑借漂亮的書店室內設計刷了一波屏:高大的“通天書墻”,令人如望星空的屋頂……吸引了眾多讀者前來打卡,美其名曰“網紅書店”。
現在,高顏值的“網紅書店”并不少見。只不過有一點略顯尷尬:相當一部分人來到其中,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讀書,而是找角度、擺造型,然后拍照發朋友圈,大功告成。
世界讀書日來臨前的一個周末,還是在前門附近的Page One書店里,記者粗略一數,大概五分鐘的時間內,便發現了六七個正在拍照的讀者。專業一些的,還帶上了相機。
“書店是傳播知識的地方呀,不買書或者聽聽講座也行,起碼做一些跟書、跟閱讀有關的事兒吧。”一名年輕讀者半開玩笑地“吐槽”道,書店發展得越來越好,但好像并沒吸引到成與此正比的閱讀人群。
書店越來越美,為啥紙書閱讀量沒上去多少?
前不久,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主要發現公布,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僅為4.67本,與2017年的4.66本基本持平。
所以,有人發問,書店變美了,功能也更加齊全,為啥人們讀紙書的數量沒上去多少?
作家三石認為,高顏值書店及網紅書店增多,本身是個好現象,“這是近年來實體書店轉型升級的結果,目的是利用場景感吸引讀者關注,激發大眾的閱讀欲望”。
“讀者熱衷在網紅書店打卡拍照,客觀上有宣傳作用,能讓更多人了解書店。”三石說,只不過,這些“網紅式”的拍照流量,還需要有效轉化為讀者閱讀的流量。
另外一個方面,手機、短視頻、直播的火爆也擠掉了讀者太多時間,快節奏的生活,碎片化獲取信息的方式,讓不少人甚至難以有耐心讀完一部長篇小說。
“對書店來說,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舉辦有趣的活動,讓單純打卡拍照的人被閱讀的樂趣吸引,主動買書讀書。這樣與其他閱讀推廣活動結合起來,一起促進人們讀書數量的提高。”三石說,這是書店傳播知識應有的責任,但是,也許會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完)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協委員建議推動出臺《重慶市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高質量集聚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2-01-15
- 噴灑消毒劑2.9噸!鶴壁鶴山區對城區公共場所集中消殺2022-01-15
- 大慶兩會看檢察 | 漫看大慶檢察“高光”時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車不用再帶身份證了2022-01-15
- 從警前VS從警后,一同追憶那段“芳華”!2022-01-15
- 速看!福州這個路段出行有變2022-01-15
- 【長三角日報】紹興原市委書記馬衛光,任杭州市政協黨組書記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區發布關于在外人員返鄉有關事項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長春中院首次適用二審民事案件獨任制審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檢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辦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著最深的愛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實現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發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紅色存折”讓社區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