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食包”外賣不安全?11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8月28日,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金堆鎮東西坪村村民在包裝準備外銷的高山水果西紅柿。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流言1

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

流言:人的體質有酸堿性之分,偏酸性的體質會導致包括癌癥在內的各種疾病。想要健康,必須保證身體的堿性環境。

真相:“酸堿體質”本身就是一個偽理論。自從十幾年前這個“理論”誕生以來,國內外眾多科學家、醫生和科普工作者,就一直強調它是一場騙局。關于酸堿性體質,連一篇像樣的文獻、一點最簡單的科學研究都沒有。而一些逐利的商家,用這套理論給某些食品包裝上“健康”外衣,加價售賣。

事實上,人體內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新陳代謝,其中很多反應對酸堿度十分敏感,人體有一套強大、有效的調節系統,使人體的pH值保持基本穩定,只會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波動。也就是說,人食用任何食物都不會過多地影響血液的pH值,就算是喝醋也不會讓血液變成酸性。

流言2

不吃晚飯只吃水果可以減肥

流言:用水果替代晚餐,既能保證攝入適當的營養,又能減去多余的脂肪,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

真相:不吃晚飯,短期內體重會下降,但這種快速減掉的體重,主要是肌肉和水分,脂肪反而減得不多。

一方面,不吃晚飯,會讓第二天早餐時饑餓感非常強烈,吃飯狼吞虎咽、渴望主食或油炸類高熱量食物等。這樣算下來,前一天不吃晚飯省下的熱量,不僅全吃回來了甚至還反超。

另一方面,從第一天午餐到第二天早餐之間的時間間隔大概有15至20個小時,如果不吃晚飯,人體肝臟存儲的糖原近乎耗竭,血糖就會降得過低。能量包括脂肪的使用效率也會明顯下降,結果就是不僅體重很快卡在平臺期,身體也變成了“易胖體質”。

不僅如此,如此引發的身體內部激素的錯誤調節,還會抑制免疫力,讓人更容易生病。

流言3

“速食包”外賣不安全

流言:我們吃的外賣很多是用“速食包”簡單加工而成的,存在食品安全風險。

真相:只要是規范制作,速食包的食品安全風險遠小于門店現場制作菜品的風險。

餐飲業最大的食品安全風險來自微生物,速食包在前端是熱加工,到門店還要做復熱處理。食物經過充分加熱,發生食物中毒的風險會大大降低。而且速食包的模式使得參與食品制作的人員減少,食品安全風險自然也會減少。

速食包主要的風險來自包裝,比如用的塑料袋是否是合規的材質,有沒有塑化劑污染等。只要是經過嚴格規范的制作和運輸,“速食包”外賣的食品安全風險還是較低的。

流言4

腦卒中是老年病

流言:腦卒中是老年病,跟年輕人并沒有多大關系。

真相: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得腦卒中,發病也無關性別。如今腦卒中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因而中青年人群體也應引起足夠重視,特別是有心腦血管疾病史或有家族史的年輕人。

年輕人發生腦卒中的大部分原因是自身先天性疾病,或是外部傷害導致血管壁損傷。還有長期不良生活習慣導致血管痙攣血壓升高,以及長期精神緊張,工作壓力過大、熬夜等導致血管痙攣,大腦的供血受到影響,這些都是可能導致腦卒中的原因。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