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幫我家孩子投個票吧!” 投OR不投?
浙江規范校園網絡投票,本報調查發現:絕大多數重慶家長也支持,專家說拉票不利于孩子成長
“親,幫我家孩子投個票吧!”“今天繼續投喲,一天3票哦!”……你的朋友圈是不是經常被孩子父母的各種“求投票”刷屏?
日前,浙江省教育廳發布《關于規范校園網絡投票活動的通知》,規定涉及學生(包括幼兒)個人榮譽的各項評選活動,原則上不采用面向社會的網絡投票。校內社團和班級自行舉辦的活動,應只限于校內學生一人一票進行網絡投票。如確需面向社會開展網絡評選,必須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批準。
通知一出臺,很快在社會上引起熱議,大家幾乎是一邊倒地表示“支持”。
通知說
涉及學生個人榮譽評選
原則上不面向社會投票
《通知》稱,網絡投票引發的刷票、拉票行為導致投票結果不能反映真實情況,容易誘導學生投機取巧、助長功利之心,與學校的育人目標背道而馳。同時,網絡投票過程中的拉票行為嚴重干擾了學生和家長的正常學習和生活。各級各類學校和班級組織的活動,務必考慮其全面育人的價值,在各項評選活動中加強誠信教育,堅決杜絕刷票、拉票行為。
涉及學生(幼兒)個人榮譽的各項評選活動原則上不采用面向社會的網絡投票;校內社團和班級自行舉辦的活動,為調動本校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應只限于本校內一生一票進行網絡投票。
如確需采用微信、QQ等面向社會開展網絡評選,必須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批準。同時要加強對網絡投票活動的監管,對投票來源和票數增長情況進行跟蹤審查,確保投票行為真實有效。
《通知》還提出,應加強對社會培訓機構的管理,并與社會團體組織加強溝通,涉及學生和幼兒的微信、QQ等網絡投票活動,應事先征得轄區教育行政部門同意。學校(幼兒園)要引導家長和學生不參加各類社會機構組織的面向學生(幼兒)的網絡投票評選活動。
其實早在2016年底,教育部就曾出臺規范校園評先選優網絡投票活動的通知,明確提出要深入研究校園評先選優網絡投票活動適用的內容和范圍,堅持正確價值導向,堅持“非必要不舉辦”的原則。對于教育系統之外其他組織和個人針對在校師生所開展的類似活動,除有特別依據,如國家相關部門統一組織外,一般不倡導,不支持,不宣傳。
家長說
近四成常收到求投票鏈接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就“朋友圈”給孩子投票這一話題進行調查。2043名受訪者中近四成表示經常收到求投票鏈接,45.6%的受訪者曾參與“朋友圈”投票活動,44.7%的人表示綁架式“朋友圈”投票讓人煩惱。
昨天,重慶晨報記者也針對這一現象采訪了20名市民。其中,19人表示曾幫朋友投過票,有9人明確表示對這種拉票方式很反感,有12人認為這種拉票方式背離了評選的初衷。
曾找鹵菜店老板幫忙投票
今年3月,張女士在親戚群里轉發了一個兒童作文大賽的投票鏈接,這是一個由某單位發起的投票。
她在20多個群里轉發鏈接,還發動了身邊好友、親人幫忙轉發。“那一周里,每天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在朋友圈或者群里提醒大家,又可以給我女兒投票了。”
最夸張的一次,張女士去經常光顧的一家鹵菜店買東西,臨時起意,還拉著鹵菜店老板幫忙投票。
“我倒是希望浙江省這個規定可以推廣到全國。”劉先生坦言,兒子此前的一個音樂作品參加了微信投票,原本對這個并不感冒的他不愿意麻煩親朋好友,又不想讓兒子的票數太難看,不得已,他只能從網上找人刷票。
“最后的票數雖然沒拿到第一,但是也不難看。”唯一讓劉先生愧疚的是,他不敢把刷票的事情告訴兒子,“感覺比賽變了味,再延伸一點,還涉及到誠信問題,我覺得對孩子影響很不好。”
為孩子拉票,家長也無奈
南岸區的張女士坦言,自己曾為上四年級的女兒參加模特比賽拉過票。“這個也不能完全怪家長,有一些活動是參加了才知道這個環節,既然參加了,作為家長也想孩子有個不錯的成績,家長可能打心眼里也很煩這種情況,但是沒有辦法。”
沙坪壩區的劉女士前幾天為一個英語比賽拉票,是想到孩子已經5年級了面臨升學,需要各種獲獎證書,“主辦方搞這個東西,我不能因為我不去做這個事情,就讓孩子失去獲獎的機會,所以不得不拉票。”
這樣拉票讓比賽變味兒了
市民黃先生直言自己從不在朋友圈給孩子投票,非常贊成浙江省教育廳的做法,“我對他的孩子并不了解,也不知道孩子是否真正很優秀,這樣的活動都是家長拼人脈,沒什么意義。”
“孩子勝敗全靠家長拼人脈,要不得。”市民周先生說,在學校,學生會經常參加唱歌、跳舞、畫畫、體育等比賽,這些比賽一般情況下都是由老師評判,直接可以得出結果。但隨著“朋友圈”投票的興起,家長不得不把“朋友圈”變成“拉票圈”。孩子能否拿獎,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家長“朋友圈”的廣度,“這讓比賽變味兒了,這樣的比賽已經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
專家說
不利于孩子成長,其他行業也該禁止
“朋友圈幫孩子拉票”在重慶并不少見,很多人在朋友圈都能遇到這樣的“求投票”。多數人會礙于情面幫朋友投票,其實他們對“被選人”可能并不了解。
“也許一個很優秀的孩子,他沒有強大的人脈資源,沒有運用網絡的能力,導致評選失利。也可能不那么出色的孩子,因為選票勝出,讓他覺得自己非常優秀。”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研究員、市政府兼職督學王緯虹認為,這對孩子的發展可能造成誤導。有些家長對投票本來并不上心,會向“刷票機構求助”,用這樣的方式去拉票,說嚴重點是“弄虛作假”。
“除了教育,其他行業也應該減少這類網絡評選。”王緯虹說,浙江省教育廳的這個探索是很及時的,值得借鑒。
南開小學校長錢小波說,鼓勵學生參加活動、比賽,應本著鍛煉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增強其自信心等目的。任何比賽都應秉著公平、公正、真實,才能使學生從比賽中看到自身優點與缺點。
同時,對待比賽,應培養孩子保持平常心,父母也應該少一些功利心,不要過分看重孩子的輸贏。如果孩子贏得比賽,應教育其學會積累經驗,但如果輸了,也應教育其積極汲取經驗。
警方說
拉票活動可能
泄露個人信息
市民周女士曾參加過一次評選活動,評選要在網絡上投票,每人每天能投10票。評選發布后,周女士轉發鏈接,請親朋好友幫忙投票。
可是第二天中午,周女士就接到一個陌生號碼來電,對方表示是“刷票公司”的,可以提供“技術性投票”。
周女士很生氣,對方是怎么知道自己號碼的?接到這樣電話的不僅周女士一人,同單位參加評選的另幾位員工也接到“刷票公司”的電話。
警方介紹,網上投票活動涉及填寫個人信息,確實存在個人信息被倒賣的可能性。微信個人信息泄露只是表層,更大危害在于,不法分子利用你的微信關聯信息,獲取你的其他網絡信息,“一旦重要的個人信息被騙子掌握,騙子就會根據信息,給你發送詐騙鏈接或撥打詐騙電話,一不小心就可能帶來財產損失。”
網友說
@廬山南石:應該禁止一切網絡拉票行為,泄露個人信息不說,天天拉票煩透了!
@潮柜運動店:什么時候推廣到全國……真的對于這種事情無力招架。
@旅游管理RAYHOMN:不投吧,關系說不過去;投吧,真的覺得沒太大意義。
@基督山1829:遇見這種一概不予理會,為了個拿不到的獎,免費幫商家打廣告,仿佛在驢前面掛個胡蘿卜讓它拉磨,浪費朋友時間幫無良商家做宣傳。
@峨眉山上那只小松鼠:我也是受夠了朋友圈里天天有人要投票!投自己孩子的也罷了……還有投侄女、外甥、同事……這都什么鬼?快取締這些亂七八糟的投票通道。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協委員建議推動出臺《重慶市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高質量集聚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2-01-15
- 噴灑消毒劑2.9噸!鶴壁鶴山區對城區公共場所集中消殺2022-01-15
- 大慶兩會看檢察 | 漫看大慶檢察“高光”時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車不用再帶身份證了2022-01-15
- 從警前VS從警后,一同追憶那段“芳華”!2022-01-15
- 速看!福州這個路段出行有變2022-01-15
- 【長三角日報】紹興原市委書記馬衛光,任杭州市政協黨組書記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區發布關于在外人員返鄉有關事項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長春中院首次適用二審民事案件獨任制審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檢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辦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著最深的愛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實現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發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紅色存折”讓社區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