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訴訟發力 為村民解除煩惱

村子旁用于洗菜、灌溉的小河被垃圾填埋場污染了,怎么辦?

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營根鎮什章階村村民們曾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因為覺得找司法機關“麻煩、費事”“不知該找誰”,村民們選擇了集體到垃圾填埋場“討說法”。

最終一份檢察建議為村民解除了煩惱。

今年3月以來,海南省檢察機關率先開展“增綠護藍·公益訴訟”專項行動。目前全省檢察機關已立案23件,進入訴前程序11件,解決了一批環境突出問題。司法手段增綠護藍更堅決更便利,綠水青山又增加了一道保護屏障。

一份訴前檢察建議,推動相關部門叫停垃圾場排污

不久前,瓊中縣什章階村村民在勞作的時候發現村子旁的一條小河河水變紅了,還發出刺鼻的臭味兒,原來是附近垃圾填埋場里的污水滲漏到了河里。

“我們村里人都在河里洗菜,用河水灌溉莊稼。”什章階村村民小組長王宏民告訴記者,滲漏對大家生活影響很大。事發后,村民們挺激動,呼啦啦涌到垃圾填埋場維權。

“為什么不先找行政或司法部門呢?”記者問。

“河是大家的河,我們村里人哪里懂怎么打官司。而且打官司耗時費力,誰等得起啊!”村民說。

“村民的說法,反映當下生態環境和公共利益在遭到侵害時面臨的法律困境,解決了污染誰來管之后,還需要各方合力解決取證難、鑒定難、認定難、法律適用難等問題。”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朱征夫告訴記者。

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根據新修改的法律規定,就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等領域,人民檢察院可依法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

針對什章階村的情況,瓊中縣人民檢察院依法向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

該局依法履行職責,立即制止瓊中縣垃圾填埋場對周邊環境造成的污染。同時,通過增設相關設施、維護好現有設備運轉、加強運營企業監督管理等方式,消除環境污染隱患,確保不再發生環境污染事故。

瓊中縣有關部門舉一反三,不僅制定了垃圾填埋場治理工作方案,還安裝了24小時自動監控系統,對垃圾填埋場滲濾液、地下井及環境空氣進行監測,確保垃圾填埋場實現環保運作。

時間短、見效快、處理問題又徹底。對處理的結果,村民們表示很滿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于海南來說,生態環境是發展的底線與本錢,在行政監管、執法手段外,增加公益訴訟等司法手段,有助于形成威懾,讓生態底線思維深入人心。”武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伍華軍說。

公益訴訟督促政府部門履職盡責,環境保護形成合力

呵護好生態環境,群眾有越來越高的期待。為此,海南構建了立體生態保護體系,織密生態保護網。海南省委七屆二次全會通過了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30條規定,“中部生態核心區禁止外銷型商品房建設”“除大型公共項目以外,禁止圍填海”“生態環境核心區停止GDP考核”,從根源上防止利益驅動破壞環境。

如何把這些政策落實落細,檢察機關在公益訴訟領域進行了積極探索。

2017年8月29日,海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支持檢察機關依法開展公益訴訟工作的通知》,這是全國第一家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出臺支持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工作的文件。

呵護綠水青山,劃出“硬杠杠”,也要有“鐵拳頭”。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專門提出,“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地方法規體系,全面提升環境保護執法司法能力。”據海南省人民檢察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生態環境方面,發案領域主要集中在養豬污染、垃圾場污染等方面。在資源保護方面,發案領域主要集中在非法采砂等方面。在海洋生態保護方面,非法養殖、非法捕撈等問題仍未完全杜絕。為此,海南省檢察機關構建全方位、立體式的保護生態環境工作體系。在環境領域的問題上,不僅嚴格追究損害者的刑事責任,還追究其民事責任,要求恢復原狀,賠償生態功能損失修復費用。

“要用最管用、最高效、最合法合理的方式督促政府有關部門履行職責。”海南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路志強介紹,海南省檢察機關在行政公益訴訟中堅持“三多一少”的理念,堅持最多地發現問題、最多地發出檢察建議、最多地促進問題解決,盡可能少提起訴訟。“以期用最少的司法成本、最合適的方式解決好生態問題。”

開展為期三年專項行動,探索完善辦案機制

“以最嚴的規劃、最嚴的措施、最嚴的處罰、最嚴的問責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海南省省長沈曉明說。公益訴訟,怎樣才能更好發揮作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海南也進行了大膽探索。

就海南省檢察機關而言,一方面探索一體化辦案工作機制,全省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案件線索集中統一管理。另一方面構建公益訴訟案件線索的內部移送機制,有效提升公益訴訟辦案能力。

2017年7月以來,海南省檢察機關共收集公益訴訟案件線索132件,立案62件,其中民事11件,行政51件;進入訴前程序44件。進入訴前程序的41件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目前行政機關回復30件,絕大部分行政機關積極落實檢察建議,及時進行了整改。

據統計,檢察機關通過訴前檢察建議,共督促復墾被非法改變用途和占用的耕地73.2畝,督促關停和整治違法養殖場23個,督促收回被欠繳的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國有資產1.46億元,督促恢復治理礦山、平整非法采砂點58.5畝,督促拆除海洋生態紅線違建6380.72平方米。

為了讓公益訴訟從點到面形成高壓震懾態勢,海南省人民檢察院自今年3月起在全省檢察機關開展為期三年的“增綠護藍·公益訴訟”專項行動。其間,將查辦一批案件、發布一批典型案例、整治一批突出問題、完善一批工作機制、進行一系列專項檢查、開展一系列專項宣傳。

朱征夫認為,從海南檢察機關的實踐來看,通過公益訴訟制度,特別是訴前檢察建議,能夠促使行政機關依法正確履職,發現工作存在的盲區,是檢察機關履職盡責的新方式,也是檢察工作與時俱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著力點。

關鍵詞: 村民 公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