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的臺灣青年在北京天壇合影。(資料照片)
“去年兩岸大學生戲劇節上,我問臺灣的藝術生,你們表演和藝術都很棒,畢業以后會去哪兒?這些很陽光的孩子,臉色突然暗淡落寞下來,‘不知道噯,哎呀,走一步看一步吧。’”福建廈門臺灣藝術研究院院長曾學文長期從事兩岸文化交流,講起他親歷的這件事,很是為島內優秀人才惋惜。他希望大陸能夠吸納這些臺灣年輕人西進發展,給他們實現人生抱負的舞臺。如今,他的愿望終于成真。
給臺灣優秀人才以舞臺
日前,大陸方面出臺《關于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著力為臺資企業、臺灣同胞提供與大陸企業、大陸同胞同等待遇。記者就此采訪部分大陸專家學者,他們認為,隨著這些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實,大陸的廣闊天地將成為臺商和臺胞展示才華、實現夢想的熱土。
“‘31條’出臺以后,我的很多臺灣朋友都在轉發消息,詢問我落實情況怎么樣。這說明,這31條措施實實在在切中臺灣同胞的利益點,回應了他們的訴求和心聲。”曾學文對記者說,他每年會接觸到很多臺灣藝術院校畢業的大學生,他們懷揣著對藝術的理想進入社會,但臺灣的發展空間小,藝術院團并不多,冰冷的現實,把年輕人的理想抱負打趴在地。“現在,西進大陸,這些優秀年輕人將打開一片廣闊天地。”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也表示,此次頒布的31條措施,打開了臺灣優秀人才融入大陸社會的大門。“正如大陸改革開放之初所帶來的各種機會幫助大批臺商企業成為知名企業一樣,在兩岸關系發展進入新階段的今天,來大陸將給更多的臺灣同胞帶來良好發展機遇,大陸的廣闊天地將成為臺灣優秀人才展示才華,實現夢想的熱土。”
“這次31條措施中所開放的134種職業資格考試,為有一技之長的臺灣民眾赴大陸發展打開了方便之門。”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副教授鄭振清認為,臺灣內部高度競爭的服務業人才和能量將有望得到釋放。
賦予臺資企業以機遇
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30多年里,臺資企業適時而動,把握機遇,涌現出統一、康師傅、旺旺、富士康等一大批臺資企業巨頭,也實現了臺資企業發展壯大與大陸經濟發展的雙贏。如今,大陸再次拋出橄欖枝,臺資企業再迎發展重大機遇。
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副所長張冠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說,民進黨重新上臺執政后,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停擺,使臺商錯失了很多機遇。這次出臺的31條措施,在“中國制造2025”、開放政府采購、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給予臺商同等待遇,將大大促進臺商的轉型升級。
“比如,臺灣的科技產業可以參與大陸創新發展,享受稅收優惠和鼓勵措施;再比如,臺商可以參與大陸政府采購、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擺脫過去主要以代工生產為主的發展模式,與大陸企業實現更密切的合作,拓展大陸內需市場;還有,開放臺商直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將使他們獲得更大的內需與外銷的市場空間。”張冠華預期,31條措施逐步落實后,將對臺灣很多相關產業產生重大的影響。
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
“兩岸的文化其實是一脈相傳。這31條措施的落實,將給中華傳統文化的保護和推廣帶來巨大的影響,不僅僅帶來數量上的激增,更會帶來質的飛躍。”曾學文向記者介紹,在臺灣,無論是民間音樂、戲曲,還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華傳統文化都無處不在。“舉個簡單的例子,臺灣廟宇隨處可見,廟宇上面的這些雕梁畫棟從哪里來?基本都是從福建泉州、廈門傳過去的。”
曾學文表示,在非遺傳承保護方面,臺灣做得比大陸早,經驗比大陸豐富。如果兩岸聯手交流合作,那是一舉多贏:臺灣優秀人才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大陸可以借鑒更多成功經驗,中華傳統文化能夠得到更好推廣。
“31條”出臺后,臺灣同胞可以申報非遺文化傳承人。“閩南歌仔戲,這是兩岸共通的東西。臺灣的高水平老師如果可以作為非遺文化傳承人來推廣,有了更多資源、更好的渠道,那無論是對臺灣、對大陸、對中華傳統文化,都是利好。”
“正是大陸方面始終將臺灣同胞當做‘一家人’‘自己人’,認為兩岸同胞是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才可能同臺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才愿意以同等待遇方式對臺開放。”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認為,大陸改革開放成果有目共睹,對道路前景充滿自信,愿意將臺灣同胞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所以才如此前所未有地多領域、大力度、廣范圍、多部門開放。而這些開放措施將有助于臺企在大陸投資興業和臺胞在大陸發展,給他們帶來廣闊巨大的機遇和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此舉將書寫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新篇章。
鏈接
“大禮包”得到臺灣民眾認同
島內多項民意調查顯示,大陸新春“大禮包”得到多數臺灣民眾的認同。許多人愿意西進大陸,找尋發揮潛能的舞臺。
臺灣的中華民族致公黨委托趨勢民意調查公司所做的最新民調顯示,多數臺灣民眾認為“大陸惠臺政策對臺灣有利”,其中教育程度為專科的認同比例最高,達65.9%。
臺灣“東森新聞云”本月初所做的民調顯示,受訪網友中有64.3%知道大陸惠臺31項措施,其中又有72.2%的網友認同這些措施,52.6%網友表示有赴大陸發展的意愿。
臺灣的104人力銀行機構負責人表示,大陸31項措施公布后,查詢網站上工作地點顯示在大陸的職缺瀏覽數激增。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協委員建議推動出臺《重慶市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高質量集聚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2-01-15
- 噴灑消毒劑2.9噸!鶴壁鶴山區對城區公共場所集中消殺2022-01-15
- 大慶兩會看檢察 | 漫看大慶檢察“高光”時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車不用再帶身份證了2022-01-15
- 從警前VS從警后,一同追憶那段“芳華”!2022-01-15
- 速看!福州這個路段出行有變2022-01-15
- 【長三角日報】紹興原市委書記馬衛光,任杭州市政協黨組書記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區發布關于在外人員返鄉有關事項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長春中院首次適用二審民事案件獨任制審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檢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辦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著最深的愛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實現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發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紅色存折”讓社區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