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前31省份全部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京津冀3省(市)、長江經濟帶11省(市)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共15省份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已經通過了國務院的審批。環保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程立峰今天稱,今年年底前將完成其余16省份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并將通過建設監管平臺,實時監控人類干擾活動,發現破壞生態保護紅線的行為,并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2017年1月,中辦、國辦聯合印發實施《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2017年年底前京津冀區域、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市)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

程立峰今天在媒體通氣會上說,北京市等15省份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約61萬平方公里,占15省份國土總面積的1/4左右,主要為生態功能極重要和生態環境極敏感脆弱地區,涵蓋了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世界文化自然遺產、濕地公園等各類保護地,基本實現了“應劃盡劃”。北京市等15省份生態保護紅線共涉及291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縣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平均占比超過40%。

程立峰說,環保部、發改委將督促指導山西等其余16省份于2018年年底前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按要求最終形成生態保護紅線全國“一張圖”。

目前,發改委已批復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建設,總投資2.86億元,土建前期工作已展開,預計2020年年底前建成。程立峰指出,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將依托衛星遙感手段和地面生態系統監測站點,形成天-空-地一體化監控網絡,獲取生態保護紅線監測數據,掌握生態系統構成、分布與動態變化,及時評估和預警生態風險,逐步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機制,對生態保護紅線實施嚴密監控和嚴格保護,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

據透露,下一步,環保部與發改委將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及時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在重要位置和拐點豎立標識標牌,實現生態保護紅線準確落地。同時,抓緊研究制定生態保護紅線嚴守政策,根據生態功能定位,明確生態保護紅線差別化的用途管控、準入清單、生態保護補償、評價考核等政策措施,最終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

關鍵詞: 生態保護 紅線 省份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