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港口街鎮有個名為“生機林”的小村,但近年來因遭受上游的銅硫礦污染,這個小村已經“名不副實”,一些農田受污染不能耕種了,穿越村莊的小河成了污水溝,少了生機。
剛剛過去的這個收獲季,有村民送檢自己的稻米后發現鎘超標,情況反映到有關部門后也有了答復。柴桑區環保局近期表示,已責令造成污染的九江礦冶有限公司停產,并啟動永久性閉礦工作,同時按照國家統一糧食收購價全部收存疑似污染稻谷,待檢驗結果確認后對確屬污染的稻谷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
對官員的問責也已展開。據悉,柴桑區紀委已對11名責任人問責。九江市紀委也已對市有關部門和區相關責任人啟動問責程序。
一切似乎已經塵埃落定,可記者近日在生機林村采訪時卻發現,還有諸多疑點需要解開:九江礦冶有限公司污染當地多年,監管部門是如何作為,為何沒有效果;受污染的農地怎么修復,誰來埋單?
生機林村上游的銅硫礦是九江礦冶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個礦企,工廠附近有若干個污水池,緊挨著污水池的土地看不到任何植物。村民說這里種不出東西,他們也被要求不允許耕種,礦山給予村民相應賠償。
這家銅硫礦的前身為九江銅硫礦,成立于1970年,隸屬于原九江礦冶總公司,其間幾易其主,到2010年改制后隸屬九江礦冶有限公司。
生機林村附近的丁家山村的村民告訴記者,他們村里的農田也遭受了污染。污染他們的是九江礦冶有限公司的金銅硫礦。2011年,丁家山村村民用水庫水灌溉后,發現秧苗未出且稻種霉爛,于是向九江市環保局進行投訴。
同年,九江縣環保局《關于九江冶礦有限公司丁家山金銅硫礦污染糾紛調查處理情況的報告》揭開了污染的蓋子:“因丁家山礦區自2007年以來一直無人管理,礦區截污系統破壞,淋浸廢水收集池塘無防滲漏措施,致使礦區周圍的水庫水質呈現酸性,造成港口街鎮丁家山村8組、12組部分農田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對周邊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
2011年年底,九江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和九江冶礦總公司向丁家山8組和12組村民一次性支付17萬元。
江西省環境保護督察組進一步理清了礦企對當地的污染:1970年,九江銅硫礦開采后,東湖及礦山周邊區域土壤逐漸喪失自凈和土地種植功能,1990年由冶金部安全環保研究院進行整體評估,污染較嚴重土地污染面積達460畝(生機林村260畝,丁家山村200畝)。
從有據可查的2011年礦山污染當地環境至今已經過去數年,為什么污染企業今年才被責令停產,政府日常監管是否到位?當記者向柴桑區環保局(原九江縣環保局)求證這些問題時,并沒有得到回復。
12月1日,記者在離金銅硫礦不遠的吳家大屋附近的污水池附近看到,水池里水質顏色很深,且有水渠通向小村農田。現場有工人往醬油色的污水池中撒石灰,作業的工人說:“這樣可以讓池水變清。”
此前,曾有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礦區生產過程中的廢水都是回收利用的循環水,不存在外排現象,而且沒有出口。
事實上,記者查詢發現,這兩家礦企當年的環評報告都承諾,不對外排放生產廢水。
當初參與該礦場初期建設的知情人稱,在環評報告中,針對礦山存在的污染問題,提出了廢水“零排放”的要求,并提出了一堆整改措施,比如修建攔壩;修建廢水收集池,而且要做相應的硬化,邊緣也不能只是裸露的泥土而是要有防滲層。
知情人表示,在做環評之前,這家企業寫了保證書,承諾生產過程中是“零排放”污水。環評報告和政府批復都提及了“零排放”。如果廢水進行排放了,就是與環評要求不符合。但即便進行排放,也要達到可以養魚的三類水的標準。
但有村民稱,礦區并沒有對污水進行處理,而是趁著下雨時,讓廢水收集池的水順著雨水自然下泄,排到周圍的農田。
今年5月,《江西省環境保護督察組轉辦處理情況反饋》證實,這兩家礦業企業未辦理環保竣工驗收手續。這份文件證實,這兩家礦企一直在違規生產。
污染土壤的修復是世界難題,技術復雜,投入高,這些被污染的土地的修復該由誰來負責?
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環保聯盟理事長張益認為,消除土壤污染需要注意幾個環節,首先要在源頭控制污染,防止情況惡化;其次,面對污染土地的時候,要調整用地,防止生產進入食物鏈的農作物;最后,如果污染嚴重到一定程度,只能深度修復。
廣東省生態環境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陳能場說,發達國家已經嘗試用植物對污染土地進行修復方。日本的福島縣、群馬縣、福岡縣就利用大豆、腺柳等植物在鎘污染地進行植物修復試驗。可需要很長的時間,比如,要將土壤鎘含量從5~19毫克/千克,下降到3毫克/千克,需要9~15年。據他介紹,從1980年開始,日本開始對爆發“痛痛病”的神通川流域的土壤進行修復,這項工作歷時33年,耗資407億日元。初期實驗結果表明,治理后的土壤長出的稻米接近稻米中鎘含量的自然背景值。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博士姜義亮認為,如果把植物修復和客土修復方法相結合,平均每立方米土壤的成本需要2000~1萬元。其中,前期的施工費用比較高,比如從其他地方取土,需要大型的機械設備,同時在土壤里面加入固化重金屬的穩定劑。再種植植物,進行重金屬的吸附。
農民、污染企業和政府,土壤治理究竟是誰來出錢?這是一個現實問題。很簡單,我國法律規定原則是,誰污染誰治理。可是,很多農戶力量分散,追責的時候顯得力不從心,遇到這樣的情況,該怎么辦?
張益打了一個比喻,按照土地所有權,如果把國家比作是“房東”,農民就是“二房東”。國家是土地所有者,農民是使用者,土壤污染之后,農田的“小修小補”農民自己解決,土地需要“大修”,政府部門就要幫著農民向污染者追責。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協委員建議推動出臺《重慶市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高質量集聚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2-01-15
- 噴灑消毒劑2.9噸!鶴壁鶴山區對城區公共場所集中消殺2022-01-15
- 大慶兩會看檢察 | 漫看大慶檢察“高光”時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車不用再帶身份證了2022-01-15
- 從警前VS從警后,一同追憶那段“芳華”!2022-01-15
- 速看!福州這個路段出行有變2022-01-15
- 【長三角日報】紹興原市委書記馬衛光,任杭州市政協黨組書記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區發布關于在外人員返鄉有關事項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長春中院首次適用二審民事案件獨任制審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檢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辦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著最深的愛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實現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發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紅色存折”讓社區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