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創新社會治理推進平安建設

“南山社區第一網格網格員,請報告你的位置?”

“我正在網格里采集信息。”

11月28日,網格員徐新瓊實時在所處的位置,用社管通與安徽省蚌埠市綜治中心指揮平臺進行視頻連線,中心屏幕上還同步顯示徐新瓊在網格實時工作時間為2小時41分鐘。

作為被國家標準委列為全國首個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標準化建設為重要內容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綜合標準化”試點城市,蚌埠市依托信息化全面推進了市縣鄉村四級中心標準化建設,成為安徽綜治平安建設工作一張新名片。近年來,安徽一手抓保安全、保穩定,一手抓打基礎、謀長遠,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平安安徽建設深入推進,全省社會大局持續穩定、治安形勢持續好轉、人民群眾安居樂業,連續8年進入全國先進行列,群眾安全感由2012年的91.94%上升到2016年的95.09%。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說,平安建設不斷取得新進步,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全省政法綜治維穩戰線廣大同志,甘當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螺絲釘,以忠誠的政治品格、真摯的為民情懷、良好的職業精神、扎實的工作作風,辛勞付出、勇于攻堅、敢于創新換來的,為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創造了平安穩定的社會環境。

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織密六張防控網

“派出所讓我在自己的石料場裝探頭,我剛開始還考慮到要多花錢沒舍得裝,沒想到,這小探頭還真有大用場。”看到被盜的電機等財物,僅用44個小時就被公安機關追了回來,淮北市烈山區土型礦一偏僻石料場負責人韓某某說,視頻監控系統“村村通”建設真是件惠民生的事。

淮北市烈山區采取富裕村自己建、中等村政府協同村居一起建、貧困村政府幫助建三種不同的模式,推動視頻監控系統“村村通”建設,目前建成視頻監控平臺348個,農村地區視頻監控點1215個,實現了“村村通”,讓當地百姓真切體會到了平安建設的獲得感。

多年前,安徽率先作出構建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決策部署,并在全省開展了三輪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在推進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過程中,安徽注重與城鄉規劃、舊城改造、社區建設、基層綜治中心建設等方面工作統籌推進,進一步織密“社會面、城鄉社區、單位內部和行業場所、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網絡社會”六張防控網。近年來,安徽通過加快“雪亮工程”建設,推進重點領域區域視頻防控全覆蓋,通過加快農村治安防控提檔升級,實行“一村一警”包村聯系制度,確保“村村有警,定期進村”;實施物防技防向農村延伸工程,有效提升了社會治安防控整體水平;加強鐵路護路聯防工作,在全國率先將護路聯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確保護路工作順利開展和鐵路大動脈的安全暢通。為適應新形勢下的群防群治工作需求,安徽各地廣泛吸納網格管理員、村(居)民、平安志愿者、出租車司機、環衛工人、快遞員等加入群防群治隊伍,形成由87萬余人、3萬余支隊伍組成的群防群治網絡。

“群防群治工作插上科技翅膀,‘治安紅袖標’‘平安志愿者’彰顯了更大威力。”安徽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姚玉舟說,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是平安建設的基礎工程,打防結合、標本兼治全面落實,治安重點地區和突出問題排查整治有力有效,三類可防性案件連續4年下降,十萬人命案發案數連續7年保持全國最低水平,八類暴力犯罪連續7年下降,連續13年沒有發生特大案事件,交出了一張靚麗的成績單,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結出新碩果。

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不斷推陳出新

“兩代表一委員”“鄉賢”“老娘舅”……,警民聯調、六尺巷調解法、自選式調解……,這些留有“安徽創造”深深烙印的多元化解矛盾糾紛的做法,是當前化解矛盾糾紛的主力軍。

近年來,安徽緊緊圍繞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積極探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路徑,建立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全省96%以上的矛盾糾紛在基層和一線得到及時有效化解。今年8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在馬鞍山市召開全省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現場會,進一步推進馬鞍山多元化解模式,多元化解方式有機銜接、優勢互補,“三調聯動”全面實現,訴調對接、警民聯調100%覆蓋,群眾身邊人調處群眾身邊事成為常態,社會參與平臺、在線化解平臺、多方協同平臺和區域協作平臺不斷創新發展,多方參與、各方聯動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我們堅持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作為重大決策前置程序,落實重大不穩定問題清單制度,強化評估主體責任和剛性約束,努力使評估過程成為傾聽民意、化解民憂、贏得群眾理解支持的過程,預防和減少因決策不當引發的社會矛盾。”姚玉舟說,各地各有關部門能從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自覺把平安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融入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建設,把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進行謀劃和部署,源頭治理和應急處置機制進一步完善,群體性事件連續11年下降。

基層基礎工作持續激發新動能

眼看著就到年底了,黃山市黃山區甘棠鎮莊里村的兩委負責人正忙著一場一場測評評議。測評會上,村兩委負責人將要做平安建設工作述職,回答村民代表針對村里一年中發生的有關事項進行的現場提問,測評滿意率低于80%的村干部,扣發年度績效獎。

對平安建設成效交由村民測評評議,是黃山區沿襲多年的做法,成為夯實平安建設基層基礎工作的有效途徑。姚玉舟說,基層是平安建設的第一線,也是社會治理的活力之源,強化平安建設基層基礎工作是推動平安建設向縱深發展的基石,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資源下傾,才能建立健全富有活力和效率的基層治理體系。

一直以來,安徽各地都把基層基礎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緊抓不放,基層基礎工作持續激發新動能。在全面建立“兩個中心”“兩個工作站”的基礎上,按照國家標準,加強省市縣鄉村五級綜治中心建設,強化指揮調度功能,發揮實戰功效,目前,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已全面建成,省市兩級中心也取得積極進展。社區治理體制改革在探索中前行,社區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蕪湖經驗”,被譽為“安徽一張靚麗的名片”,得到有效推進,貫通至設區的市級平臺全部建成并上線運行。綜治信息化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綜治視聯網實現省、市、縣三級100%聯通應用,提高了平安建設扁平化指揮和可視化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堅持信息化建設與網格化管理融合發展,網格化、信息化和綜治中心建設融合發展,基層社會治理實現“一網清”。此外,各地以靈活多樣的形式,推動基層平安創建活動,基層平安創建和行業平臺創建達標率為85%以上。

“為進一步提高群眾參與度,我們將群眾安全感調查由每年1次調整為2次。實行考評結果通報制度,每年由各級黨委、政府對下級黨委、政府和同級綜治委成員單位綜治考評結果進行通報。”安徽省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綜治辦主任鄭宏說,全面落實綜治領導責任制,層層簽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責任書,“四個結合”考評體系,采用量化考核與綜合評議相結合、上級評議與群眾評議相結合、平時考核與階段性考核相結合、結果性考核與過程性考核相結合的科學考評,強化領導責任,嚴格兌現獎懲,形成激勵機制。

據了解,在今年全國2013—2016年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表彰大會上,安徽有5位同志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工作者稱號,5個單位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稱號,5個縣(市、區)榮獲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市、區)稱號,兩個市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稱號,兩個市、3個縣(市)、1個單位榮獲“長安杯”,收獲多項殊榮。

關鍵詞: 平安 安徽 社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