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行業全面納入成本監審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今日介紹,2013年至2016年國家發改委以及地方價格主管部門累計開展成本監審項目近24000個,覆蓋電力、天然氣、城市供水、教育、有線數字電視、旅游景點、出租車等壟斷行業和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等20多個行業,核減不應計入定價成本的費用約8000億元。

發改委同時對外公布了新修改的《政府制定價格成本監審辦法》。

成本監審新辦法八個亮點

據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丁杰介紹,今年發改委對2006年版《辦法》八個方面作了修訂。一是明確成本監審是政府制定價格的重要程序,凡有定價權限的定價機關,包括價格主管部門、有定價權的有關部門和經授權的市縣政府,依法制定和調整商品和服務價格前,均應按照本《辦法》規定開展成本監審。二是明確成本監審項目實行目錄管理,特別強調自然壟斷環節應當列入成本監審目錄,未經成本監審的不得制定價格。三是嚴格定價成本的審核,明確政府定價成本的構成、核定方法和標準,以及不能進入定價成本的費用支出等,加強對企業的成本約束和激勵,減少政府自由裁量權。四是完善成本監審程序,促進成本監審工作更加規范化。五是發揮第三方作用,明確定價機關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委托和聘請專業機構和人員參與成本監審,提高成本監審效率。六是提出逐步推進成本信息公開制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七是建立成本監審檔案管理制度,實現成本監審資料可查詢、可追溯。八是實行經營者失信懲戒機制,將經營者不良信用記錄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實施失信聯合懲戒。

天然氣等行業納入成本監審

近年來政府的成本監審取得了顯著成效。在中央層面,電力、天然氣、鐵路等重要自然壟斷領域全面開展了成本監審,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

據丁杰介紹,2015年以來,發改委陸續開展電網企業的輸配電成本監審。這項工作是首次在全國范圍內組織的,對超大型自然壟斷環節開展的定價成本監審,共核減與輸配電不相關、不合理的費用約1200億元,平均核減的比例達14.5%。以此為基礎,在電網投資大幅增長、電量增速趨緩的情況下,國家最終核減了32個省級電網,準許收入約480億元。

輸配電價改革前后,全國電力市場化交易的電量從2014年的3000億千瓦時提高到2017年約1萬億千瓦時,市場化的電量比重從7%提高到25%。成本監審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天然氣領域,2017年發改委對13家天然氣跨省管道運輸企業組織開展了成本監審,該行業所有企業都納入了監審范圍。剔除不相關的資產185億元,核減不應進入定價成本的總額46億元,核減比例達16%。在成本監審基礎上,國家核定的管道運輸價格平均下降幅度15%,并相應下調了非居民用氣的門站基準價格,減輕社會負擔約160億元,為進一步深化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礎。

在鐵路領域,目前正在對鐵路總公司及其所屬18個子公司開展普通旅客列車運輸定價成本監審,現在已經完成了實地審核工作,目前正在做匯總,起草最終監審報告的階段。

成本監審信息公開制度化

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適應新要求,2016年6月23日,國家發改委就加強政府定價成本監審工作提出意見。意見要求,建立健全成本信息公開制度。省級以上價格主管部門對納入成本監審目錄的商品和服務,按照定價權限和范圍,逐步建立健全成本信息公開制度,明確企業和政府定價機構公開成本信息的范圍、內容、形式和方法,落實成本信息發布主體責任,積極穩妥,由點到面,分步實施,有序推進,實現成本信息公開制度化、規范化和常態化。

發改委要求,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在有線電視、城市燃氣等公用事業和公益性服務行業先行推進成本信息公開,經營者應當按照價格主管部門的規定主動公開成本,政府定價機構在制定和調整價格前公開成本監審結論。

鐵路運輸價格列入成本監審

2016年年底,國家發改委就《鐵路普通旅客列車運輸定價成本監審辦法(試行)》,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該《辦法》明確,定價成本項目包括主營業務成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等4項費用。除規定成本包含的費用項目,《辦法》中還明確了9項不得列入成本的費用,比如:營業外支出、資產減值損失等與普通旅客無關的費用,滯納金、違約金、罰款,捐贈、公益廣告、公益宣傳費用、管理部門人員制服補貼費用,特許經營權費用等。

關鍵詞: 成本 行業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