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討苦吃”的信訪法官

在法院系統,信訪工作往往都被打上瑣碎、繁雜、“有理說不清”的標簽。要知道,信訪案件幾乎都經歷了一審二審再審,甚至是檢察監督,歷時幾年、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可以說,每個信訪案件都是“骨頭案”。可王志勇法官在海淀法院涉訴信訪辦公室一干就是7年,很多同事開玩笑說:“志勇,是個自討苦吃的好法官。”

說到“苦”,包工頭老陳覺得自己就特別苦。“我十幾年前帶著60多個兄弟從山東來北京打工,結果好心沒好報啊……”這是在法院門前喊口號、攔班車,上訪足跡遍布本市核心地帶的十年上訪戶老陳,每次訴說的開場白。很多人把老陳視作“祥林嫂”,但王志勇沒有,他耐心地聽完了老陳講的“故事”。

老陳說,當時因施工單位拖欠工資,自己先墊付給大家,然后受大家的委托來打官司討薪,可沒有什么法律意識的老陳,手里沒有任何授權手續和證據,因此法院依法未予立案。老陳開始四處上訪。

十多年過去了,王志勇初步核查,老陳提到的農民工有的已經去世,有的身份信息無法核實,剩余的四十多人分別居住在山東省臨沂市不同的鄉鎮。沒有猶豫,王志勇決定親自前往山東實地了解情況。

時值春節前夕,王志勇與兩名同事冒雨在臨沂市泥濘的鄉間小道上奔波了三天,走訪了二十幾戶當年的農民工家庭。就連受訪的村民也覺得不可思議:三位北京法官千里迢迢下鄉找人,竟然是為了核實十幾年前的舊賬,圖個啥呢?然而,正是這挨家挨戶的走訪核查,證實了老陳沒有說謊。事實表明,老陳是一個負責任、有擔當的好包工頭。

曾經在法院撒潑打滾的老陳,被王志勇的行為深深感動了,他拉著王志勇的手,掏心窩地說:“王法官,你們為我洗冤正名的努力我都看到了。這么多年來,我有很多做得不對的地方,請你們原諒。其實,現在要不要到錢都不重要了。我老陳這輩子實在、不撒謊,你們能信任我,我就知足了!你們不用再去調查了,這個事我不起訴、也不上訪了!”

但王志勇沒有就此停住腳步,而是翻過沂蒙山來到蒙陰縣勞務公司,通過做工作,終于為老陳爭取到1萬元補償款。

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老陳用歪歪扭扭的字跡給王志勇寫了一封感謝信,信中寫道:“通過這件事情的經歷,我老陳一定要重新認識我自己。人生路上要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度過自己的一生……”

如果說老陳的苦是被“冤枉”,老楊的苦,則是痛失親情。

老楊也是一個老上訪戶,他的要求就是女兒支付贍養費,可老楊人很固執,性格也很孤僻,經常是上訪后就“失蹤”。為了找到老楊,王志勇四次赴河北農村走訪,鉆樹林、爬墻頭,最終找到了躲在深院中的老楊,與他坐在院落中的磚頭上促膝長談,也終于找到了老楊常年上訪的心結——并不真的要錢,而是渴望親情,早年與兒女因故生隙,已經很多年沒有見到兒女了。從那一刻起,王志勇不再將老楊作為一個難纏的信訪人,而理解他只是一個盼子女常回家看看的普通父親。

王志勇又是四次走訪老楊的兒女,經過將心比心的溝通,終于把一對誓不與父親見面的兒女帶到了老楊的面前,20年的情感堅冰在那一刻融化,一家人其樂融融地拍下了全家福。后來,老楊在女兒為他買的新房中安度晚年,再也沒有上訪。

“很多信訪的人都很苦,我的工作就是體諒他們的苦、化解他們的苦。”為了兌現自己的承諾,王志勇建立信訪案件“專辦制”,創造出“親情感化”“追擊溯源”“心理治療”等18種矛盾化解方法,7年多里,成功辦理了600多起信訪案件。

“將心比心、不忘初心!”王志勇的話樸實卻感人。

關鍵詞: 信訪 法官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