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警方偵破國內最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

11號專案抓捕行動。

警方在現場執法。

繳獲的作案工具。

你的信息是怎樣被盜的?賣了多少錢?被用去干了什么?昨日,廣東省公安廳召開發布會通報:近日,在公安部的協調指揮下,省公安廳部署深圳、揭陽、梅州等地公安機關開展“安網”7號、8號、11號系列專案收網行動,共破獲案件15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10余人,繳獲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1億余條,實現了對相關黑灰產業鏈條的全鏈條打擊。

在發布會上,廣東省公安廳網警總隊總工程師郭宏偉介紹,近年來,違法犯罪分子利用網絡非法獲取買賣公民個人信息,既嚴重侵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又催生出其他類型犯罪,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警方對近期相關案件進行了偵查。省公安廳網警總隊成立專案組,將利用木馬盜竊公民個人信息實施犯罪案件列為“安網7號”專案,將網絡盜竊某品牌手機密碼犯罪案件列為“安網8號”專案,將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系列案件列為“安網11號”專案,部署揭陽、深圳、梅州等地網警部門開展偵查。

經過數月的偵查,專案組初步摸清整個犯罪產業鏈條及相關犯罪團伙的組織架構、犯罪事實。近日,在公安部的協調和省廳的組織指揮下,專案組奔赴北京、山東、湖南、廣西、四川、重慶、安徽、江西、云南、遼寧、江蘇及省內等地,將上述犯罪團伙一網打盡,何某、方某、陳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在行動中悉數落網。

“內鬼”賣資料 “豪華套餐”包括計生、法人等隱私

你的個人信息是怎么被賣的?

辦案民警介紹,行業“內鬼”是泄密“源頭”,比如在抓獲的10名主要犯罪嫌疑人中,有4名就是“內鬼”,涉及運營商、快遞、計生等行業部門,“內鬼”主要是接觸到信息的一線專員,比如投訴專員、快遞派單員、運營專員等。

處于“中游”的中間商則通過網上各種渠道將非法獲取的信息進行交易。以被抓獲的“中間商”陳某為例,他從各類行業“內鬼”買來的個人信息是10元一條,賣出去的價格則是50元到200元一條,越詳細越貴,最貴的“豪華套餐”囊括各類信息,包括身份證、手機、姓名、住址、計生、寬帶等,可以賣到300元一條。

今年6月份,省公安廳網警總隊在網上巡查執法中發現,一個名為“某汽車交易平臺”的微信群中,有群成員涉嫌非法買賣公民信息,并將案件線索移交梅州警方開展偵查。經偵查,民警發現涉嫌非法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的群成員其真實身份為陳某,是一名專門從事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的中間商,其日均販賣信息數量100余條、非法牟利近萬元。

其販賣的公民個人信息種類繁多、觸目驚心,如酒店開房、計生、車主、法人、學籍等“涉個人隱私”的信息;網購收貨、網絡即時通訊、網約車出行、網絡外賣等“涉互聯網”信息;機主、寬帶地址等“涉電信運營商”信息,以及多家快遞公司的“涉物流”信息,種類多達近30類。據悉,該案是目前國內偵破的泄露信息源頭最多、涉及行業最廣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專案。

專案組發現,陳某除了販賣信息牟利外,還是廣州一家催債公司的員工,所在公司專門為銀行、民間金融機構、私人老板等催收信用卡欠款、民間追債。該公司僅催債員工就有20余人,分布在省內多個地市。他們購買公民個人信息主要用于上門催債。

該犯罪鏈條人員數量龐大,上游有多個信息源頭,中游有上百人的中間商和下線代理,下游還有眾多利用信息實施犯罪的人員。整個犯罪鏈條上的犯罪嫌疑人遍布廣東、山東、湖南等10余個省份。

為什么會涉及如此種類眾多的信息?辦案民警說,這些上百人的中間商和下線代理之間,還會將彼此掌握的不同來源信息相互進行交易,“互通有無”,比如在廣東買不到的信息就去其他地方買,最后形成龐大的個人信息數據。

冒充客服遠程釣魚騙手機賬號 解鎖后再銷贓

被盜手機ID密碼如何泄露?

辦案民警介紹,事主在被盜手機后,往往急于找回,大多會在電腦上開啟查找功能,選擇鎖定手機,然后留下相關信息。此時,該手機因為處于鎖定狀態,犯罪分子盜走后,如果不能解鎖,手機變成“磚頭”,最后只能被拆配件賣掉,一般最多兩三百元;而如果解鎖后再賣,至少可以賣到兩三千元。

為了解鎖,犯罪分子就會利用釣魚網站給事主發郵件或信息,或者冒充該手機的官方客服,用400開頭的電話聯系事主,以協助找回手機為由,讓事主提供被盜手機的ID和密碼,一旦獲取了手機的ID密碼后,馬上將該手機解鎖,然后進行銷贓。

今年3月,深圳市警方接到群眾報案稱,其使用的某品牌手機被扒竊后,立即用電腦登錄該手機公司網站,遠程啟動丟失模式,并在手機的鎖屏界面上顯示“此手機已丟失,請給我打電話”。

之后,事主的新手機接連收到多條冒充該手機公司“客服”發出的郵件和信息,要求其填報個人信息用以協助找回被盜手機。事主按要求填寫后,發現其已啟用丟失模式的手機ID賬號、密碼等信息被盜取,被盜手機被解鎖。事主發現被騙后,立即向警方報案。

專案組偵查后發現,事主收到所謂“客服”發出的郵件和信息并非官方網站發出,而是通過釣魚網站發出來的。該釣魚網站上存有多封發給不同手機失主的郵件,以及被騙事主反饋的手機ID賬號、密碼等信息。

專案組通過縝密偵查,發現一條“盜竊—解鎖—銷贓”某品牌手機的特大犯罪產業鏈條。該鏈條共分為三個層級:第一層是遠程釣魚解鎖團伙。以方某為首的犯罪團伙主要負責假冒手機公司客服,騙取手機用戶的ID賬號和密碼,然后解鎖手機。該團伙除了對“啟動丟失模式”的事主通過郵件和信息釣魚外,還對“丟失手機后重新補辦SIM卡”的事主進行釣魚。第二層是釣魚網站技術支撐團伙。以李某為首的犯罪團伙專門負責釣魚網站的架設運維服務。第三層是收贓銷贓團伙。以詹某為首的犯罪團伙收贓后通過網絡聯系釣魚網站解鎖團伙,由解鎖團伙幫助解鎖后,再對手機進行銷贓。

警方提醒:在手機丟失后,要立即鎖定手機并掛失SIM卡,同時要認準官方網址,切勿輕信所謂的官方客服電話、短信。

關鍵詞: 廣東 公民 警方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