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新區迸發加速度 生產總值增長26.57%

剛剛過完5周歲生日的甘肅蘭州新區,手捧一份亮麗的成績單: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6.5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6.6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62.18%;2016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5800元和9200元,是開發建設前的2.6倍和2.3倍。

地處西北內陸的蘭州新區,是如何贏得這份成績的?新區人的回答是:下好改革棋,融入大格局,走新路不停步。

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創業新活力

珠海銀隆蘭州廣通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去年8月談妥投資,今年6月在蘭州新區開始建設,11月底就將試生產。“比起我們投資的其他地方,這個速度至少快一倍。”業主代表騰業感慨。

2016年8月,蘭州凱博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決定在新區投資,當年10月廠房開工建設。到今年6月底,公司研發的動脈創傷止血材料已經投產。

甘肅紫金生態開發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張占勇說,今年7月,在新區黨工委的協調幫助下,總投資10.9億元的紫金“中央廚房”餐飲供給項目開工,建成后可為新區職教園區15萬師生提供餐飲綜合服務。

一批批項目的順利開建和投產,得益于蘭州新區的簽約項目履約推進責任制。新區政務中心主任李家宏說:“我們推行一站式受理、全流程服務,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前期手續辦理時間壓縮至40天以內。”

改革刀刃向內,蘭州新區打破原有行政管理體制,按照小政府、大部制、大社區、大服務原則,構建了新區管委會—園區管委會—社區管理服務架構,讓干部更近距離服務企業、服務群眾。

新區下力氣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項目主體單位獲得用地及規劃許可后,只要簽訂相關承諾書,即可自主委托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開展節能評估、安全評價等。此舉切斷了政府部門和社會中介組織的利益鏈,有利于從制度和流程上提高效率、防止腐敗。

隨著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等一系列政策的實施,新區企業項目前期費用下降70%。

優化產業結構,培育發展新動能

蘭州新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區位優勢明顯。2012年8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蘭州新區,賦予其“西北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國家重要的產業基地、向西開放的重要戰略平臺、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戰略定位。

借鑒全國多個國家級新區建設經驗,蘭州新區高標準編制完成70多項系統規劃,以科學的頂層設計全力推動產城融合。

面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歷史性機遇,蘭州新區主動融入大格局,發揮“一帶一路”布局聯接點優勢,著力打造國家向西開放的重要平臺。

蘭州新區商貿物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堅民介紹,目前新區已建成綜合保稅區、中川國際航空港、中川北站鐵路口岸等多個對外開放平臺,先后開通了蘭州至中亞、歐洲、南亞的國際貨運班列,與俄羅斯、德國等近40個國家開展了經貿合作,近20家企業產品銷往美國、歐洲、中西亞等國家和地區。

圍繞建設國家重要的產業基地目標,新區著力推動產業高端化、集群化,已形成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八大主導產業。累計引進產業項目358個,總投資5000多億元。

目前,蘭州新區正按照甘肅省的整體部署,統籌謀劃實施軍民融合發展項目。甘肅新西北碳素科技有限公司、西部軍民融合被裝研發生產保障基地等項目已落戶新區。

優化管理體制,營造干事好氛圍

為進一步優化管理體制、提高管理效能,蘭州新區大刀闊斧推進管理機構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精簡機構,將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原有的21個工作部門及事業單位、蘭州市政府設立的4個分支機構優化調整為22個工作部門;將原有7個產業園區和1個中心社區整合為3個園區。新區黨工委、管委會機關部門工作人員,由原來的1222人(不含公檢法)壓縮48.45%。重心向園區下移,人員向園區下沉,592人奔赴項目和社區一線。

今年53歲的卓俊川原是管委會黨辦干部,7月初他搬出了工作6年的辦公室,開始到秦川園區上班,“以前天天同文件打交道,現在是天天跑企業和社區,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服務更直接、成效看得見。”

新區推進全員聘用、全員績效考核、全員績效工資改革試點,打破人員身份限制,進一步發揮薪酬分配的激勵導向作用。蘭州新區黨工委組織部副部長趙瑾介紹,新區將績效考核結果與干部收入分配、職務升降、崗位調整、職稱聘任、評先評優、人員辭留“六掛鉤”,努力從根本上改變“干好干壞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形成激發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