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自貿試驗區積極發展新業態新模式

7月5日,國務院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發布自由貿易試驗區第四批“最佳實踐案例”(共18個),其中,成都國際鐵路港首創的“中歐班列運費分段結算估價管理改革”入選,這也是四川自貿試驗區唯一入選案例。

四川自貿試驗區成都區域自掛牌成立4年以來,持續保持先行先試的姿態,積極發揮“試驗田”的作用,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大膽試、大膽闖,探索出一批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實踐案例,此次成都中歐班列試驗成果入選自由貿易試驗區第四批“最佳實踐案例”,成都將由12項制度創新成果被國家層面采納變成13項,面向全國進行復制推廣。

創新引領發展良田再出良策

“中歐班列運費分段結算估價管理改革”實踐案例,是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的具體實踐。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在全國率先推行中歐班列(成都)運費分段結算估價管理改革,實現班列國內段運費不計入貨物完稅價格,有效降低企業成本,更好發揮陸上貿易通道在穩定外貿外資基本盤中的積極作用。

根據《海關進出口貨物審價辦法》規定,貨物運抵境內輸入地點起卸后發生的運輸及相關費用不計入貨物完稅價格。成都海關會同片區管理機構、班列運營平臺,緊扣有關規定,科學解析國際鐵路運輸成本構成,推進重構運費機制、優化物流組織、完善單證格式、規范貿易術語等集成改革措施,將境內段運費從完稅價格中扣除。按照創新班列運費分攤機制,進口貨物從阿拉山口等沿邊口岸至成都鐵路口岸的運輸費用將從貨物完稅價格中合理扣減。

自開展試點以來,其影響深遠,商品范圍從汽車整車擴大到進口肉類、紅酒、礦石產品,從單箱試點擴大到整列應用,線路從蒂爾堡、羅茲擴展至中歐班列全線。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1年3月底,共有653票貨物實現了國內運費扣減,貨值共計2.93億元,降低稅負成本2%。

中歐班列運費分段結算估價管理改革是一項系統性工程,為全國中歐班列運費分段結算估價管理改革探索可復制推廣經驗。下一步,成都自貿試驗區將以境內段運費扣減作為突破口,推動中歐班列運費機制的優化和重構,為中歐班列發展注入更多創新動能,同時積極推動更多中歐班列主體參與改革,推進改革逐步從成本扣減向實際發生額扣減轉變,從中歐班列向海鐵多式聯運拓展,進一步擴大改革覆蓋面。

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領域

2013年,首趟成都中歐班列駛出成都青白江,到如今這個“鋼鐵駝隊”已經在亞歐大陸上馳騁了八年。八年來,中歐班列(成渝)累計開行超過8000列,在深化“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成都國際鐵路港國際班列開行突破10000列,構建了7條國際鐵路通道和5條海鐵聯運通道,連接境外59個城市和境內20個城市,構建起以成都為樞紐的通邊達海、內暢外聯國際陸海聯運通道體系,南向連通東盟全境,西向直達歐洲腹地,東向輻射日韓和美洲,北向對接中蒙俄經濟走廊,助推西部地區加速融入全球經濟格局。

制度創新之外,成都自貿試驗區積極發展新業態新模式,6月18日,首趟中歐班列(成渝)跨境電商B2B出口專列開行,50柜滿載五金電器、汽車診斷儀等高貨值的電商貨物,從成都出發駛向波蘭的馬拉舍維奇,這是成都鐵路港進一步豐富貿易方式,提升中歐班列(成渝)競爭力的一次嘗試。

成都區域作為四川自貿試驗區的核心區域,在引領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上,始終堅持以融入“一帶一路”為統攬,全面落實四川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探索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主動實施國際化營商環境高級版試點試驗,聚焦數字貿易、互聯網、生物醫藥、文化創意等區域主導產業市場主體訴求,力爭形成在全省、全國可復制推廣的試驗案例。 (代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