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復蘇前景存在兩大不確定因素

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7月6日盤中跌穿1.35%關口,創近四個半月來新低,長期國債收益率超預期回落引發美國股市震蕩下跌,國際油價也隨之下滑。另外,6日美國公布的兩項服務業指數都有所下滑,導致市場原先對美國經濟極為樂觀的復蘇前景出現疑慮。具體看,美國6月服務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回落幅度不大,而美國供應管理協會6月服務業指數從5月的64降至60.1,低于預期中值63.5。其中,就業分項指數重回“萎縮”區間,創半年來新低,新訂單和商業活動指數均有所回落。

美國服務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回落,全球制造業PMI也出現同步趨勢。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6月份全球制造業PMI為56.8%,較前月回落0.4個百分點。分區域看,印度、馬來西亞和越南等國制造業PMI亦有明顯回落,亞洲制造業PMI較5月降幅較大。歐洲、美洲和非洲6月制造業PMI均有回落,回落幅度相對較小。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日前表示,中國經濟進入二季度以來受基數較快抬升影響,各項經濟指標的同比增速回落,但環比增速和兩年平均增速仍處在合理區間。總體判斷,中國經濟正在從快速復蘇向常態化回歸過程中。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7月2日發表的一篇采訪稱,歐元區經濟正開始從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低迷中反彈,但復蘇仍然脆弱。

目前來看,世界經濟復蘇前景存在兩大不確定因素:疫情和通脹。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首席經濟師丁爽提醒,疫情對經濟影響仍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特別是近期出現的新冠變異病毒德爾塔毒株傳染性非常強,疫苗對其有效性亦仍待驗證,這可能拖累部分國家經濟重啟腳步,從而影響全球復蘇進程。例如印度、馬來西亞和越南等國因疫情影響,采取了較為嚴格的管控措施,制造業增速出現明顯放緩,這也是導致6月份全球制造業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

中國銀行研究院5日在北京發布的《2021年三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提出一大風險是通脹。5月份,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長5%,核心CPI同比上升3.8%,創下1992年以來最大漲幅。5月Markit制造業PMI為62.1,創2007年5月有記錄以來新高。歐洲方面,歐盟統計局初步估計5月歐元區消費者通貨膨脹率將達到2.0%,為2018年11月以來最高。隨著歐美疫情好轉,經濟逐漸復蘇,前期超寬松的經濟政策引發通脹水平上漲的跡象逐漸顯現,寬裕的流動性推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全球通脹預期升溫,市場參與者越來越擔心各國央行由于通脹壓力考慮提前退出寬松政策,這也成為近期全球股票市場震蕩的重要原因。而且,美聯儲可能低估了通脹的持續性。當下因市場需求旺盛而帶來供給的瓶頸不會很快消失,疫情后供給彈性的下降對商品價格起到支持作用,明顯比一般經濟復蘇時期要大得多。(路虹)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