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IMF預測:2020年中國經濟將增長1.9%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副會長馬修是個“中國通”。今天,在參加中國貿促會舉辦的“投資中國”平臺上線發布會時,他用一口流利的漢語普通話表達了美國企業對未來5年在中國發展的樂觀態度。

回顧2020年,馬修表示,大多數美國企業在這艱難的一年里基本保持了其在華投資的水平,隨著公共衛生和經濟逐漸恢復,他期待中美雙邊貿易和經濟關系將繼續增長。

他說,對于美國工商界而言,在可預見的未來,貿易爭端、供應鏈的復雜性、新政府的領導以及其他不確定性也許將繼續存在。“但兩國政府還是成功地締結了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對于恢復信任起到了促進作用,向世界表明雙方可以通過對話與合作取得成果。”而考慮到中國成功控制了疫情,且全球其他地區經濟增長普遍放緩,未來,將有更多的美國公司在中國尋找商業機會。

阿聯酋駐華大使阿里·扎希里也看好“投資中國”。如今,中國已成為阿聯酋最大的貿易伙伴,雙邊非石油貿易額在2019年超過了500億美元。他說,阿中雙方秉持著支持開放和全球化的共同愿景,正在推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不斷深化,阿方有信心,到2030年中阿雙邊貿易總額達到2000億美元。扎希里表示,中國市場不僅具有巨大經濟增長潛力,而且可作為安全的投資目的地。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0年中國經濟將增長1.9%,是唯一保持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疫情影響下,中國仍是吸引外資的熱土。今年1-10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8006.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4%(折合1150.9億美元,同比增長3.9%),增幅比1-9月提高1.2個百分點,延續了穩中向好態勢。

中國政府近期重申,中國開放的大門將進一步敞開,同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中國推出了一系列擴大開放的政策措施,包括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法》,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穩步推動金融市場準入等,展現了中國政府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創造更具吸引力的營商環境的決心和信心。

英中貿易協會中國區總裁趙湯對此感受深刻。他說,中國是英國第三大商品貿易伙伴,僅次于美國和德國。2019年,中國是英國第三大商品出口目的地,也是英國第二大進口來源國。劍橋計量經濟學會近期的研究表明,英中關系通過商品貿易、旅游和教育預計創造了11.4萬到12.9萬個工作崗位。

今年前9個月,英國對中國的商品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1.4%,這不包括原油和非貨幣黃金等波動性項目。

“目前,中國已從疫情中恢復,成為全球經濟的主要增長動力,英中需要比以往更多的經貿合作,從而為經濟復蘇提供動力。”趙湯認為,未來幾年,英中雙向投資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應對疫情不利影響,促進世界各國對中國的投資,中國貿促會打造了“投資中國”平臺,這項服務受到了世界各國的歡迎。趙湯希望“投資中國”平臺的上線為企業的投資決策提供更豐富的信息和更精準的指導。馬修期待“投資中國”幫助外國企業更好地理解在華經商的法律和政策框架,提高透明度和便利性。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張慎峰說,“投資中國”將集中展示中國營商環境、各地情況、投資政策、產業特點、競爭優勢、投資需求、項目信息等,希望幫助全球投資者了解中國、走進中國、發掘中國商機,在推進開放型經濟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記者 張均斌)

關鍵詞: 疫情 經濟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