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金融活水如何暢通“雙循環”助推新經濟發展?

以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下,金融活水如何暢通“雙循環”助推新經濟發展?傳統企業如何積極擁抱新經濟?如何充分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10日舉行的2020廣州經濟高質量發展峰會圓桌論壇環節,多位業內資深專家從金融與新經濟的兩個視角探討如何助力廣州經濟高質量發展。

數字經濟發威穗康小程序估值超過12億元

數字經濟正在成為我國經濟增長和科技進步的新引擎,催生了新一輪的產業數字革命,疫情期間更是凸顯了數字經濟的韌性和優勢。

“目前穗康小程序的實名注冊用戶3700多萬,日活躍用戶400多萬,按照互聯網價值體系的評估,穗康小程序估值超過12億元”,騰訊政府行業華南區域總監步海東指出,在數字產業化方面,疫情進入常態化后,廣州為了拉動消費,相繼舉辦了廣州燈光節、廣州車展等傳統活動和展會,穗康依托實名注冊的用戶以及防疫能力,為數十萬參加活動的市民提供了極佳的預約及購票體驗,同時也幫助活動主辦單位解決了疫情防控難題。步海東透露,春節將至,“穗康”正在策劃聯合網約車企,為廣大來穗人員返鄉提供順風車服務,讓群眾能放心約車回鄉。

中國互聯網規模大、增速高,從用戶結構來看,中國用戶相比其他國家來說更年輕、更移動,網購更頻繁,內容付費意愿也快速提升。現階段,中國在前端消費互聯網數字化發展程度高,約6億的網購人群、每年約10萬億元的網絡零售規模、700億件的快遞物流包裹。反觀后端,供給側的產業互聯網的發展仍在追趕全球領先水平,數字化工廠比例不到25%,新品開發周期長等。這種情況造就了獨特的中國數字化發展路徑:前端消費互聯網帶動后端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即基于前端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使用數字化工具帶動后端生產進行轉型。“互聯網打破了地域的界限,為區域創新給出新選擇。中國各地產業集群在積極尋求轉型,從產業集群內的企業自發‘觸電’變身為網商,到整個產業集群在政府的支持下抱團上網,成為‘在線產業帶’。‘云網端’信息基礎設施的逐步形成和平臺經濟的支撐使這一切都成為可能。”阿里巴巴集團戰略發展部總監林菁表示。新經濟在培育創新主體,研發新技術,催生新業態,開發新區域,孵化新模式,創造新品牌上作用顯著。

傳統企業加速轉型工控向千億級企業邁進

互聯網加速產業數字化,同時企業也要勇敢擁抱互聯網,加快數字化轉型。作為全球最大的房地產企業之一,碧桂園近年進軍機器人產業備受關注。“互聯網的發展為消費群體的大數據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撐,為進一步進行市場細分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碧桂園千璽機器人集團副總經理肖然指出,應用機器人、計算機、數據庫等技術可實現菜肴自動烹飪,做到了烹飪工藝、菜肴原料、灶上動作標準化,火候控制經驗數據化,實現全產業鏈的數字化滲透。

隨著5G、大數據、AI等新技術的不斷進步,制造業在數字化探索過程中的需求變得更加精準。12月1日,廣州工控舉行9大重點項目集中啟動儀式,標志著重組工作基本完成,公司正式踏上高速發展的軌道,開啟了向千億級企業邁進的征程。“復盤重組工作,速度很重要。三家集團在高速融合運轉中會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大家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干事效率提高了,管理能力提升了,形成新的‘工控速度’‘工控品格’。”廣州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原曉靜表示,未來如何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第一,企業要有戰略定力,高質量需要時間打磨,需要堅守、持續投入,耐得住寂寞。第二,要做好核心能力的建設,包括創新能力建設、卓越運營能力建設、企業文化建設等,內生能力的成長對企業實現高質量的發展非常重要。

量身定制融資產品減少客戶“腳底成本”和融資成本

以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下,如何充分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新的外部環境下,廣州的進出口貿易發展是挑戰和機遇并存的,并且機遇要遠大于挑戰。”中國工商銀行廣州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黃才任表示。從數據來看,11月,中國出口實現了正增長,特別是11月的出口數據非常亮麗,同比增長21%,貿易順差達到754億美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提速換擋也將進一步打通區域內的商品、服務、資金、信息的流通壁壘,有利于各種要素在區域內互聯互通,對廣州的跨境業務發展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黃才任提到,穩外貿是工行當前國際業務的重點,大力推進貿易和資本項目的便利化,量身定制融資產品,減少客戶的“腳底成本”和融資成本。比如在疫情和貿易沖擊下,今年工行重點抓好跨境電商的金融服務,前十個月這類客戶在工行的跨境結算量達到332億元,在廣州排在首位。此外,幫助企業控制風險是工行的重點工作之一,對企業經營來說,匯率、利率的變化對企業的經營會帶來較大風險。比如出口企業今年出口了一個商品,出口到美國半年以后收匯,如果不進行鎖匯,今年5月到10月,一結匯就少了8點多,對于企業的經營成本影響非常大。對此,工商銀行通過綜合運用各類衍生產品的工具,幫助企業實現財務的穩健和可持續性的發展。

聚焦高新技術企業金融支持

輕資產企業也可與銀行打交道

廣州不僅是中國外向型經濟的重鎮,同時廣州也擁有實力非常雄厚的制造業基礎和服務業基礎,金融企業如何助力產業鏈、供應鏈的完善?中國建設銀行廣州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羅鐵鋒表示,新金融也是傳統金融與時代脈搏和未來趨勢在歷史節點接軌的產物。例如2015年建行率先提出的飛躍科技金融,主要聚焦高新技術企業的金融支持,而且是全方位綜合性的。

“過去高新企業成立以后沒有什么抵押物,也沒有太多的資產,它就很難融到資,我們以創新團隊的實力,以知識產權的實力,來評價考察一個高新企業的綜合判斷,讓許多輕資產的高新技術企業有了和銀行打交道的資本。”羅鐵鋒提到,建行廣州分行對轄內8907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了服務全覆蓋,高新技術企業貸款余額超247億元,推動國內產業發展高端化。此外,對于市民關注的住房租賃方面,三年多來,建行廣州分行累計上線房源42萬套,服務超58萬人安居。

科技創新賦能保險業

足不出戶完成理賠

中國平安人壽保險廣東分公司副總經理王柯蓉介紹道,目前平安科技業務實現了跨越式的增長和蛻變,旗下目前已經擁有多個科技平臺。此外,創新服務模式在理賠、保單服務、增值服務方面持續在升級,為客戶帶來了簡單便捷、友善安心的消費體驗。例如在理賠方面,平安推出的手機上的理賠服務——閃賠,只要客戶快速地出具理賠的資料,在30分鐘內就可以收到理賠的結果,真正實現了足不出戶賬上閃付的理賠新體驗。據悉,自閃賠推出到今天,閃賠的案件到現在已經突破了377萬件,通過閃賠來賠付的保額累計達77億元,并且極大地改善了客戶的消費體驗,讓客戶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一切理賠的動作。2020年前三季度,平安人壽廣東分公司理賠案件已經達到了13.5萬件,賠付金額累計達到15億元,豁免保費3.13億元。

近期備受市民關注的穗歲康保險,上市以來非常火爆。“這是一款符合廣州地區實際情況的商業健康保險;具有明顯的廣州特色和多項創新。我們上市才幾天,到昨天已經突破差不多150萬人。”中國人壽廣州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鄧隆芬表示,作為商業保險公司,首先就是為老百姓提供多層次、多維度的商業保險。據悉,中國人壽廣州公司目前為廣州1040萬老百姓提供了各種層次的保險,累計保額達到6.6萬億元,今年截至11月,理賠446200人,給付賠付金和生存金超過24萬億元。

(記者 倪明、林曉麗、王楚涵、陳麗莉、張露、文靜、趙方圓、涂端玉)

關鍵詞: 雙循環 暢通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