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我國前三季度經濟增長0.7%是怎么實現的?

新基建是引領我國經濟逆勢增長的新引擎。

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對世界各國經濟發展都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在我們有效控制疫情之后,開始復工復產,經濟轉降為升,前三個季度下來增長了0.7%。

前三季度經濟增長0.7%是怎么實現的?從需求的角度來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消費這塊,前三季度下降7.2%。雖然在第三季度增長了0.9%,在季度內轉負為正,但是前三季度是下降的,幅度還不小。出口增長了0.7%,這里面有一些特殊因素,一大部分是抗疫物資的出口。從三大需求來看,還是投資對前三季度經濟增長拉動的作用比較大,在投資當中相當一部分是新基建的投資。可以說,對于緩解疫情沖擊下的經濟下行壓力,對于加快形成內循環為主、雙循環互促的新發展格局,對于促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新基建功不可沒,且需要進一步發力。

我認為,新基建不僅對當前在建設的過程當中對經濟發展有強大的拉動作用;而且在建成之后的應用,對于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都是一個強大的支撐。

新基建要重硬更重軟、重建更重用。在新基建當中,包括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這里有的是硬件建設,是基礎設施,都很重要。但是新基建中的軟件建設,新基建建成之后的廣泛應用,更為重要。我們國家在這些年每一次遇到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特別是國際經濟環境嚴峻,對經濟增長形成比較大壓力的時候,我們進行逆周期調節,采取的應對之策,比較多的是擴內需、搞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出口顯然是受阻的,消費由于整個經濟下行,人們的收入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消費本身是一個常數,高點和低點也就是一兩個百分點的差別,關鍵的變量還是固定資產投資。我們過去通過幾輪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應該說道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都搞得差不多了。因此,基礎設施建設可以適量適度,不能過分超前。

我們要發揮投資這個關鍵變量的作用,怎么辦呢?為今之計,是要積極推進“兩新一重”建設,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新基建,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著力點。在新基礎設施建設當中,一定要把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建設過程和建成之后的應用結合起來,在重視硬件建設、重視建設過程本身的基礎上,更加重視軟件建設和建成之后廣泛而深度的實際應用。

我們要積極推進新基建的建設和應用。新基建需要資本市場的資金支持。一是要解決投融資機制,打通新基建的資金鏈。二是要加快新基建的建設進度,提高建設質量。在建設之初,從設計到施工必須層層把關,質量第一、安全第一。三是新基建也要本著這樣的原則,可以適度超前,但是不能過分超前,必須和經濟發展現實需求緊密銜接。四是發揮好“兩只手”的作用,一只是看得見的手,一只是看不見的手,這“兩只手”要緊密配合。在中國做任何事情,沒有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的引導和調節,很多事情做不成。但是看不見的這只手如果不能充分發揮作用,沒有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只有把這兩只手有機地結合起來,很多事情才可以既辦得成,又做得好。五是要積極培育市場,發展用戶。新基建關鍵在于應用,而怎么應用關鍵在于人才,特別是既懂新基建的數字產業化,又懂各行各業產業數字化和社會領域中的應用,以及懂得企業經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這樣才可以使新基建建得更好,用得更好。

新基建對我國應對疫情沖擊下的經濟下行壓力,對加快形成新的發展格局,對貫徹新發展理念,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一個強大的支撐和新的發展引擎。方方面面一定要通力合作,把它建好、用好。

(作者 侯云春 系中國企業評價協會會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11月11日至15日,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在深圳舉行。本文系作者在會議期間發表主旨演講的節選。)

關鍵詞: 經濟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