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全球化與亞洲經濟一體化不能走回頭路

博鰲亞洲論壇舉辦線上發(fā)布會,發(fā)布《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0年度報告》。報告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及各國應對情況將成為亞洲2020年經濟走勢的決定性因素。

日前,博鰲亞洲論壇舉辦線上發(fā)布會,發(fā)布2020旗艦報告《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0年度報告》。報告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及各國應對情況將成為亞洲2020年經濟走勢的決定性因素。當前,亞洲經濟一體化阻力正在加大,應該通過降低關稅、消除壁壘和促進貿易等方式來解決相關問題。

報告指出,亞洲經濟增速在2019年出現(xiàn)超預期下行,主要經濟體之間經濟增速分化加大。受不斷加劇的貿易摩擦、地緣政治緊張和國際合作中不確定性影響,亞洲經濟體商業(yè)信心、投資決策遭遇沖擊,生產和貿易成本增加,經濟活動總體上明顯放緩。同時,亞洲對外貿易和國際直接投資增長動力不足,物價走勢分化加大。但是,亞洲就業(yè)形勢基本穩(wěn)定,收入有所增加,金融市場運行平穩(wěn)。

2020年亞洲經濟面臨的挑戰(zhàn)更加嚴峻。短期因素主要源于新冠肺炎疫情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持續(xù)。疫情對世界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全球供應鏈、產業(yè)鏈面臨中斷風險。同時,美國特朗普政府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政策有增無減,嚴重抑制了全球貿易投資往來,極大影響了投資者信心。中期因素主要源于亞洲各國和地區(qū)尤其是發(fā)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效果遞減。長期因素主要源于勞動生產率增長乏力,對投資需求產生抑制作用。

報告認為,展望未來數(shù)年,亞洲經濟仍將在中低速軌道上前行。2020年,部分亞洲經濟體將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總體經濟很可能出現(xiàn)零增長。亞洲經濟最終走勢如何,取決于新冠肺炎疫情及各國應對情況。

報告指出,過去一年多來,全球政治和經濟格局發(fā)生了復雜深刻的變化。在地緣沖突、貿易摩擦、科技壁壘、國際制裁導致全球貿易和投資大幅減速情況下,亞洲經濟一體化阻力加大。未來,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主要受制于幾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個最重要因素是中美經貿摩擦走向。第二個因素是多邊貿易體制動蕩。世界貿易組織(WTO)上訴機構停擺和美國要求一些發(fā)展中國家放棄特殊與差別待遇的行為,對多邊貿易體系的穩(wěn)定構成空前挑戰(zhàn),如果主要WTO成員不能就當前問題形成共識,諸邊和區(qū)域貿易集團將可能成為未來發(fā)展趨勢。第三個因素是類似新冠肺炎疫情等非傳統(tǒng)性挑戰(zhàn),可能突然對全球人員流、物流、資金流產生重大影響。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防控措施可能隱藏貿易保護主義動機,成為限制人員、貨物和服務流動的工具。

報告指出,對于亞洲經濟體來說,目前存在的積極因素是,東盟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15個亞洲經濟體宣布已經結束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談判,將于2020年正式簽署協(xié)議。如果印度最終加入其中,RCEP將占世界GDP的31%、全球出口的30%、進口的27%、亞太地區(qū)貿易的80%。未來,亞洲需要進一步確保全球價值鏈可持續(xù)發(fā)展,抵制貿易保護主義,改變本土企業(yè)發(fā)展滯后情況,擴大區(qū)域內部市場,提升金融一體化程度。RCEP可為這些目標的實現(xiàn)奠定組織基礎。

報告認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供應鏈受到重創(chuàng),商品、服務和人員跨境流動停滯,資金鏈受阻,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亞洲區(qū)內以及與全球經濟相互依賴和影響的程度之深。經濟全球化和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應該通過降低關稅、消除壁壘和促進貿易來解決,而不是在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上走回頭路。(記者 袁勇)

關鍵詞: 報告 全球化 一體化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