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航計劃”守護在美國的小留學生們 境外抗疫他們不孤單

“請家長或學生識別二維碼登記信息,建立護航檔案,我們將首先在美國本土為學生寄送愛心包,同時在學生需要時第一時間指派志愿者支持!24小時服務熱線:400 0002121”

這則公告來自于“愛心護航行動”公益活動。如果身在美國的中小留學生遇到困難、需要幫助,只需要掃描公告上的二維碼,登記個人信息、建立檔案,就可以在這里申領到免費的口罩,并與志愿者取得聯系,加入互助微信群。同時,這個網頁還提供了直購物資、每日美國疫情咨詢、心理疏導等幫助。

境外疫情加劇蔓延,身在海外的中國留學生遇到生活和學業的諸多挑戰,他們中的許多人還未成年,有的在上8、9年級,年紀大一些的還在上高中。他們的健康和安全牽動著祖國親人的心。

2020年3月17日,一項由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以下簡稱“兒基會”)、TBI國際教育集團、科促會文化尋力工作委員會和全球學校聯盟(GSA)聯合發起的“愛心護航行動”正式啟動,以盡可能保護身在海外無援的小留學生。

家長與孩子身處兩地:

“天天倒著時差,

又怕影響孩子情緒”

隨著美國疫情的暴發,很多小留學生的家長非常擔心遠在美國的孩子,由于國際航班的縮減和其他種種原因,家長與孩子被迫身處兩地,再加上時差所帶來的焦慮,讓家長們寢食難安。

“我還是擔心的,就是不知道六月放假前會是什么情況。我是天天倒著時差,又不能告訴孩子,怕影響他情緒。”來自南卡州的一位學生的家長在微信中向愛心護航行動的志愿者訴說道,她的孩子剛滿16歲,在南卡上中學。為了不讓孩子焦慮,家人每天都通過互聯網與孩子交流,“我們一直在告訴他,回來的風險大于待在美國。”

像這樣的家長不是少數,但提供幫助的首要關鍵點,是找到當地華人成為志愿者,并與中國的團隊取得有效的合作和聯系,讓家長們安心。

手里有人可用,又了解當地情況,活動主要發起方之一的TBI國際教育集團派出了現有的中美兩地的服務團隊,構成了“愛心護航行動”的志愿者主力。

在TBI集團做留學服務的Sabrina就是這其中的主要一員,她曾幫助過數千中國留學生赴美深造交流,之前曾在美國做過9年護士。疫情期間,她還負責舉辦醫學知識科普講座,以及在線舉辦《疫情期間,留學生如何做好個人防護》講座,科普防疫注意事項和美國醫療系統。

Sabrina目前居住在加州,所以也負責起了加州境內愛心包物資的分發和郵寄,接到需求之后,由她來匯總并安排后續志愿者。

截至目前,團隊中像Sabrina這樣的志愿者已經有200多名,分別在中國和美國兩地合作:中國團隊負責信息處理,美國團隊負責物資分發和現場支持。

這個短時間內快速組成的志愿者團隊里,還有美國當地的NGO(非政府組織)的成員和目前在美國就讀的高年級學生和大學生,這些志愿者主要分布在加州、北卡、華盛頓DC、佛州等地。

事實上,這次的“愛心護航行動”是“護航計劃”的一次針對疫情的特別愛心行動。兒基會早在2017年就已經啟動“護航計劃”,旨在為留學生和少年學子的成長成才多方面保駕護航,提供人身安全、文化教育、醫療保障、法律支持等公益服務。

在國內主要負責護航計劃的兒基會對外合作部主任徐曉光表示:“因為我們護航計劃本身在海外就有一些志愿者和美國的合作學校,這次通過發起方和支持方的渠道發布愛心活動的消息,但更多的還是通過互聯網,大家共同自發的傳播逐漸擴大影響力。”

“愛心護航行動”還開通了24小時服務熱線,志愿者保證隨時在線,及時響應家長和留學生的防疫需求和種種疑問,并及時提供心理輔導、在線教育資源和緊急學業規劃等服務。

愛心傳遞:

10余萬份口罩籌集到位,

超過3000份防疫包陸續寄出

面對美國疫情暴發導致的口罩等防疫物資匱乏,“愛心護航行動”發起方之一TBI教育集團捐贈了10萬只口罩,為有需要的中小留學生寄送口罩防疫包,守護他們在海外的基本防疫安全。中信銀行也加入行動,與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共同為在美留學生免費發放了6萬只“愛心口罩”。

在“護航計劃”團隊準備的標準愛心防疫包里,每份有2包共20個口罩,如有特殊急需的學生,還會安排消毒液、維生素、防護服和護目鏡。

口罩的具體發放,主要是根據學生在護航行動的網頁登記申請來進行的,首先經過志愿者對登記信息進行核實后,再通過設在加州的物資分發中心分發,主要方式是快遞。如果學生住在加州物資分發中心附近,志愿者也會開車上門送達。截至目前,“愛心護航行動”已陸續寄出口罩防疫包超過3000份。每一份防疫包,護航志愿者都會一一回電確認郵寄地址,保證盡可能準確。

從事低齡國際教育已經有8年的Melody也是這次護航計劃的志愿者之一,由于本職工作的關系,她已經指導服務過數百名在美國的中國低齡留學生,經驗豐富。3月17日,在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聯合發起行動的第一天,Melody便申請加入了志愿者團隊。

“美國寄宿家庭父母對防疫措施有理解的不同;寄宿學校有可能關閉;對留學簽證、學校課業、航班信息、返回美國的限制等各種信息無法做出合理決定;不確定應該做哪些防疫措施和準備……”Melody說,這些正是家長們和孩子們所面臨的真實境遇,也是她目前正在盡力為家長們解答和解決的問題。

謝女士的兩個孩子住在美國馬里蘭州,之前,她得知孩子和住家所在的周邊區域查出多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但兩個孩子和住家尚無任何防疫物資,這讓她十分焦慮。3月21日,謝女士聯系到了Melody,志愿者團隊馬上意識到事情非常緊急,在求助的第二天便向謝女士的孩子發出了60個愛心口罩。

在收到口罩包后,謝女士鄭重地在微信中向志愿者表示了感謝:“真的太感動了,幫助我們一家,我都不知道該如何感謝你們,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出一份力的呢?我希望能夠協助你們。”

因為這份小小防疫包感受到關懷和慰藉的,其實不只中國小留學生的爸媽。

4月8日,Sabrina收到了一封來自洛杉磯特梅庫拉一家社區醫院寄來的感謝信,醫院的CEO Darlene女士感謝了志愿者團隊捐贈的口罩、手套和洗手液。信中這樣說道:“在這樣一個無法預期和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里,我們十分感謝你們的慷慨幫助,受到疫情影響,我們的確即將經歷個人防護物資的短缺。我謹代表我們醫院和醫護工作者對你們的幫助表示感謝!”

關于這封感謝信的由來,Sabrina解釋道,很多中國的留學生是住在寄宿家庭里的,在為學生寄送口罩時,志愿者團隊發現寄宿家庭所在的社區醫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物資需求。于是,團隊就會根據實際情況力所能及地給予幫助,提供給住家和社區醫院一些口罩和防疫物資。

寄宿學校面臨關閉:

“護航”團隊為小留學生找到臨時的家

兒行千里母擔憂,跟已經成年、擁有相對獨立的判斷意識和較成熟自理能力的大齡留學生不同,美國境內的中國小留學生,不同程度地處于無助和恐慌之中。

這些無助和恐慌,有一定原因來自于中美對于疫情不同的應對方式。美國的一些寄宿學校選擇放假并且關閉宿舍,而孩子在未成年時無法獨自入住酒店。孩子們急需尋找合適的住所,這讓家長們心急如焚。

張先生聯系到護航團隊時,就面臨這個問題,他的孩子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留學,因孩子所在的寄宿學校面臨放假需要關閉宿舍,張先生聯系到了志愿者。志愿者幫忙找到了康州本地的服務機構,并且匹配到了合適寄宿家庭來負責監管、住宿和一日三餐。當地的這家機構負責人還表示,可以義務接孩子到住家,以保障孩子的防疫安全。

更讓家長們放心的是,“愛心護航行動”尋找美國地面機構有一套執行標準和要求,比如要有且至少有7年以上的服務及接待中國學生經驗,比如累計服務學生在800人以上,比如具有國際學生監管服務資質,并且服務人員必須在當地等等。

在志愿者的多方努力下,團隊已經在美國聯系了一些住家資源,作為安置小留學生的緊急儲備資源。

企業、機構加入“護航”:

藥品直購直郵、

24小時緊急救援等服務上線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對外合作部主任徐曉光在接受采訪時強調,僅靠幾家發起機構自己的力量其實無法完成這么多的事情,愛心護航行動得到了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中國健康管理協會、中國科技產業化促進會、國家互聯網服務平臺“中國網家家”、中信銀行、中信保誠的支持。

“護航計劃”團隊了解到,一盒連花清瘟膠囊現在在美國藥店已漲價至幾十美元,且貨源目前并不充足,而儲備好預防藥品,幫助留學生安全度過疫期,是“護航”的重要方向。

“護航計劃”團隊及時與連花清瘟膠囊生產廠家以嶺藥業取得聯系并得到支持。在不到兩天的時間里,從制定方案、調集貨源、對接物流,到梳理流程,一條“直購直郵連花清瘟膠囊護航包”的渠道上線,有需求的家長和留學生通過這個通道便可以從國內完成下單并等待郵寄,解決購買、寄送中成藥的難題。

目前,志愿者們正在加快整理確認信息的速度,及時發送藥品。

另外,“護航計劃”的合作伙伴之一中信誠保也開啟了為留學生提供SOS緊急救援的項目。關注“護航計劃”微信公眾號注冊完成后即可免費領取一年期全球SOS緊急救援服務,可為留學生提供24小時中英文電話醫生服務、醫療機構推薦服務、住院協助安排、醫療病情監控、醫療翻譯、當地領事館信息查詢等服務。

從接受幫助到互相支持:

愛心護航行動微信群已達上千人

家長和留學生的咨詢紛至沓來,愛心護航行動迅速組建微信群,及時發布信息,收集口罩需求,開展緊急寄宿家庭安置服務,進行學業和心理咨詢。

目前,愛心護航行動已經建立起了三個“愛心護航行動互助群”,微信群已經上千人,新的微信群還在進一步建立。這些微信群里,有得到愛心護航行動幫助的家長、孩子們,也有愛心護航行動的志愿者們,他們每天在群里互動提供信息,留意互相之間的幫助需求,互相打氣、給予鼓勵。

人數越來越龐大,大家的信息渠道也越來越打通,緊張、恐慌和不安感也消減了許多。一些主張孩子回國的焦慮家長也安定下來。

“大家一起努力!”

“孩子如果有個安全的住所,靜心學習,做好防護,應該還是比較安全的。”

“今天我兒子17歲,他現在心態很好,讓我很欣慰。”

家長們把自己的思考和鼓勵分享給互助群里的每一個人,共同牽掛和思念著遠在美國的孩子們。

志愿者也幾乎不分晝夜地陪伴著微信群中的家長,傳遞信息、解答疑惑,并跟蹤志愿服務的情況。群助手每天翻譯整理發布采自美國權威渠道的相關信息。

正如愛心護航行動互助群公告中所說:“在這一特殊的時刻團結一心,自助、互助、助他,與遠在異域的孩子一起共渡難關。”

據不完全統計,愛心護航行動每天接受微信、電話的服務響應在1500次以上,累計服務的家長和留學生在1.5萬人次以上,這其中80%以上為低齡留學生和他們的家長。

在愛心護航行動提供幫助的過程中,一些得到了幫助的家長和學生受到感動,紛紛表示要加入這個行動,成為一名志愿著,他們的身份,由受助者變成了互助者。在這個過程中,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還是志愿者們,都學會了用理性冷靜鎮定的心態,去篩選客觀真實的信息,在疫情中獲得了逆境中的成長。

春天如期而至,疫情終將過去。“愛心護航行動”里的每一個人都在提醒著:我們并不孤單。(雷若彤)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