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現,攝入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會增加阿爾茲海默癥等癡呆癥的患病風險。
近日,全球17年來首款阿爾茲海默癥新藥獲批上市的消息強勢刷屏,公眾對阿爾茲海默癥的關注又有所上升。阿爾茲海默癥是老年期最為常見的一種癡呆類型,認知能力下降、逐漸喪失記憶等臨床表現讓很多人都為之色變。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生活中有種油脂攝入過多也會加大患阿爾茲海默癥及其他癡呆癥的風險。
近日,日本研究人員在美國神經病學學會《神經病學》雜志發表了一項新研究,發現攝入富含反式脂肪酸的工業食品會增加阿爾茲海默癥等癡呆癥的患病風險。
年少飲食習慣不良,年老癡呆風險增大
脂肪酸是最簡單的一種脂,根據分子結構的不同,可分為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不飽和脂肪酸若含有反式非共軛雙鍵結構,則被稱為反式脂肪酸。
癡呆癥是個“大家族”,除了最為人熟知的阿爾茲海默癥外,還包括血管性癡呆癥、全因性癡呆癥及混合性癡呆癥等。從2002年開始,日本研究人員對1628名60歲及以上無癡呆的日本社區居民,開展了一項長達10年的跟蹤研究,研究者測定參與者血清中反式脂肪酸的水平,并使用模型評估人群全因性癡呆癥、阿爾茲海默癥和血管性癡呆癥的風險比例。
研究人員發現,在這三類癡呆癥中,人體血清中反式脂肪酸的水平與全因性癡呆癥、阿爾茲海默癥有關聯,但與血管性癡呆癥的患病風險并無顯著關聯。
在隨訪過程中,共有377名參與者患上了特定類型的癡呆癥,其中包括247名阿爾茲海默癥患者和102名血管性癡呆癥患者。當研究人員調整了傳統的癡呆癥風險因素后,機體較高的血清反式脂肪酸水平與人群全因性癡呆癥風險和阿爾茲海默癥風險增加明顯相關,當調整了飲食因素,如總熱量的攝入及飽和、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等,這些關聯性依然很顯著。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血清中較高的反式脂肪酸水平,可能是全因性癡呆癥和阿爾茲海默癥發生的危險因素。
事實上,反式脂肪酸與癡呆癥的關聯早就被科研人員關注了。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有研究人員發現,那些在青少年時期具有不良飲食習慣的人,到老年時患老年癡呆癥的比例增大。此前還有研究人員對居住在美國芝加哥近郊的2560名65歲以上居民進行長期跟蹤研究后發現:在老年人群中那些大量攝取反式脂肪酸的人,認知功能減退更快。
那么,此次新研究又有哪些亮點呢?
“癡呆癥的危險因素有很多。以阿爾茲海默癥為例,現在已知的致病危險因素包括遺傳、環境因素兩大類。環境因素又包括吸煙、肥胖、糖尿病、體育運動缺失、老年抑郁等等。這些因素可能相互關聯、作用。”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健康科普專家、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安定醫院老年科副主任醫師李鵬表示,當研究某單一因素對病癥的影響時,該病癥的其他危險因素就成了“混雜”因素,會干擾研究結果。此次研究剔除了傳統癡呆癥風險的“混雜”因素,以類似控制變量的方法,進一步證實了反式脂肪酸的攝入與癡呆癥的發生具有關聯性。“這是該研究的創新點。”李鵬說。
進入血液參與代謝,是多種疾病的“幫兇”
反式脂肪酸為何會讓大腦慢慢變傻?
“這一機制目前還沒有徹底搞清楚,但學界對于反式脂肪酸致阿爾茲海默癥的機理提出了多種假說。如反式脂肪酸可增加腦內Aβ蛋白沉積、引發腦神經細胞氧化損傷等。”李鵬表示。
老年斑是阿爾茲海默癥的主要神經病理特征,而Aβ蛋白是老年斑的主要組成成分。有研究顯示,反式脂肪酸會增加Aβ蛋白含量,升高總膽固醇量,加快大腦的動脈硬化。還有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可以抑制細胞增殖,通過降低特定酶的活性,造成神經細胞氧化損傷。而細胞的氧化損傷往往與衰老、功能退化有關。
除了癡呆癥,反式脂肪酸還是很多類疾病的“幫兇”。中日友好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孟凡強博士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以往的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攝入過多可能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患病風險。”
據世界衛生組織官網顯示,反式脂肪酸會增加低密度膽固醇的水平,同時會降低高密度膽固醇水平。高密度膽固醇可在動脈中清理膽固醇并將其運至肝臟,然后分泌到膽汁中;而低密度膽固醇則是學界公認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生物標志物之一。如果攝入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患心臟病風險將增加21%,死亡率風險增加28%。另外,有證據表明反式脂肪酸可加劇炎癥和內皮功能障礙。
“反式脂肪酸會進入血液,參與人體代謝。因此,與血液、代謝相關的疾病都應該警惕反式脂肪酸可能存在的不良影響。”孟凡強指出,反式脂肪酸的多量存在會增加人體血液的黏稠度,增加血栓形成可能;由于反式脂肪酸易于在機體沉積,從而導致腹型肥胖等,而肥胖又可以引發多種疾病。
李鵬告訴記者,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性過多攝入反式脂肪酸,會通過胎盤或乳汁傳遞給胎兒,影響胎兒和嬰兒的生長發育。青少年如攝入過多,也會對中樞神經系統發育造成不良影響。
沒有任何健康效益,主要源于加工食品
“反式脂肪酸沒有任何已知的健康效益。”世界衛生組織官網顯示。
既然反式脂肪酸“罪狀”多、危害大,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過多攝入?
首先要搞清楚的問題是反式脂肪酸的來源。“某些天然食品中也含有反式脂肪酸,但其主要來源于加工食品。”孟凡強表示,天然存在的反式脂肪酸來自牛羊等反芻動物。反芻動物攝入飼料后,在胃內發生生化反應產生反式脂肪酸,吸收后進入動物體內。因此牛羊肉、牛奶、乳制品的脂肪中會含有少量的反式脂肪酸。
有研究提示,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產生于給油脂加氫,使液態變為固態形成“部分氫化”油的生產過程。氫化植物油是反式脂肪酸主要的來源。與普通油脂相比,氫化油脂更穩定,不易變質,且在室溫下能保持固態形狀,可以讓加工食品變得更“有型”,運輸和儲存更加便利。此外,氫化油脂還能夠增加食品的口感和美味,牢牢抓住消費者的胃。而所有含有“氫化油”或者使用“氫化油”油炸過的食品都會含有反式脂肪酸,如人造黃油、人造奶油及相關制品,使用“氫化油”烘焙、油炸的食品等。
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54萬例死亡與攝入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酸有關。2010年全球反式脂肪平均攝入量占總能量攝入的1.4%,各國之間從0.2%到6.5%不等,在每天2000卡路里飲食中占0.13—4.3克。根據現有少量信息,北美、拉美和北非/中東地區的攝入量最高,而且年輕人的攝入量一般而言更高。
以每天攝入2000卡路里總能量計算,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將每天反式脂肪酸攝入量限制在2.2克以內。根據我國食品安全相關要求,食品包裝上應標注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民眾購買時可做參考。
“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應盡可能少攝入反式脂肪酸,保持健康的飲食方式和習慣很重要。”孟凡強表示,希望未來反式脂肪酸所帶來的危害會得到很好的預防和控制。(實習記者 于紫月)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協委員建議推動出臺《重慶市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高質量集聚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2-01-15
- 噴灑消毒劑2.9噸!鶴壁鶴山區對城區公共場所集中消殺2022-01-15
- 大慶兩會看檢察 | 漫看大慶檢察“高光”時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車不用再帶身份證了2022-01-15
- 從警前VS從警后,一同追憶那段“芳華”!2022-01-15
- 速看!福州這個路段出行有變2022-01-15
- 【長三角日報】紹興原市委書記馬衛光,任杭州市政協黨組書記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區發布關于在外人員返鄉有關事項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長春中院首次適用二審民事案件獨任制審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檢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辦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著最深的愛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實現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發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紅色存折”讓社區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