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燈相傳:當代中國名家畫油燈”11日晚在悉尼開幕

11日晚,由悉尼中國文化中心和陳履生美術館聯合主辦的“燈燈相傳:當代中國名家畫油燈”在悉尼開幕,展出數位當代書畫名家以油燈為主題創(chuàng)作的中國畫作品,百余名文化藝術界代表出席了開幕式。

以油燈為主題的中國畫作品(攝影 馬雨婷)

油燈曾是中國家庭日常生活的必備用品。此次展覽共精選50幅以油燈為主題的中國畫作品。作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既表現了中國的文人情懷,又表達了畫家個人對往日生活的眷念和情感,同時也展示了油燈文化與中國文化之間的緊密聯系。觀眾可通過了解油燈的發(fā)展史了解中國文化的發(fā)展史。

據主辦方介紹,參展畫家均為中國各美術館、畫院等專業(yè)機構的知名畫家,不乏楊之光、陳加泠、張立辰、王玉玨、尼瑪澤仁、范迪安、田黎明等名家,其中健在的、年齡最大的畫家是生于1928年的魯慕迅,最年輕的畫家也將近60歲。

中國駐悉尼總領館文化參贊張英保出席活動并致辭(攝影 馬雨婷)

中國駐悉尼總領館文化參贊張英保出席活動時表示,這是一個表現歷史與記憶、藝術與個性的展覽,澳民眾通過展覽既可以了解中國油燈文化的精彩,又可以領略中國水墨畫藝術的獨特魅力。

悉尼中國文化中心兼駐悉尼旅游辦事處主任陳霜致辭(攝影 馬雨婷)

悉尼中國文化中心兼駐悉尼旅游辦事處主任陳霜在致辭中稱,中國油燈文化以實用與審美并重。油燈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君子品格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該展反映了當代中國畫在油燈這一主題創(chuàng)作中的較高水平,希望澳民眾能借油燈文化多維度地了解中國文化。

陳履生介紹每幅作品背后的故事(攝影 馬雨婷)

嘉賓認真觀看畫展(攝影 馬雨婷)

開幕式后,陳履生美術館及油燈博物館館長陳履生為現場嘉賓講述了每幅作品的來歷和背后的故事,如班禪畫師尼瑪澤仁在四川都江堰家中剛完成《五月十二日畫燈》,就發(fā)生了汶川地震,使該畫作具有了特殊意義。通過介紹,觀眾加深了對畫作的理解。(馬雨婷)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