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公司出招促進錯峰乘車:獎勵天婦羅和蕎麥面

就像龐貝古城灰燼下埋葬的詭異身影,他們伸展手臂擺出夸張的動作,張開嘴將水汽呼到窗戶上,水珠沿著玻璃滾落……在德國攝影師邁克爾·沃爾夫的主題攝影作品《東京擠車》中,人們展現出扭曲的姿勢。這些景象并非擺拍,而是每天出現在地鐵中的通勤場面。

 

 

 

在日本擠地鐵儼然成了一種后現代行為藝術。每天的早晚高峰期,車廂內都擠得如同沙丁魚罐頭,汗臭和幽閉的環境讓人難以呼吸,每一分、每一秒都像肉搏戰。為改變這一狀況,日本人想出了很多辦法,東京地鐵公司的計劃是其中最新的一個。

據法新社1月21日報道,這家公司宣布為連續10天搭乘更早班列車的乘客提供獎勵:一份免費的天婦羅或蕎麥面。公司發言人山口孝弘對法新社說:“我們希望這項運動鼓勵更多的人錯峰乘車,幫助減少高峰時段的擁擠。”

這項計劃將首先在東京地鐵東西線上進行試點。即使在擠得見怪不怪的東京,東西線也是最為擁擠的線路,它貫穿了全球兩個最大規模的都市商業區——繁忙的大手町和日本橋。據《日本時報》報道,2017年,東西線在每個工作日的早上7點50分至8點50分間運輸超過7.6萬人,是其設計載客量的199%;每天在這1小時內駛過的27輛列車中,每輛列車有10節車廂,平均每節車廂里塞著141人。2014年,東京地鐵曾發生乘客“撐爆”車窗玻璃的慘劇。

“我們知道,東西線長期人滿為患,給乘客們造成了麻煩。”山口承認。盡管如此,這種程度的超載仍然被認為不會影響行車安全。

《日本時報》報道稱,如果想領取東鐵的新福利,通勤者必須先通過網站報名,然后使用交通卡在指定時段刷卡進站。如果通勤者能連續10個工作日堅持錯峰乘車,就能獲得一張免費食品兌換券。可持券兌換的餐廳位于東京都大手町、錦icho町和千葉縣,都在東西線沿線。英國《獨立報》稱,參與活動時段為早上6點10分至7點10分,能做到的乘客都是名副其實的“早起的鳥兒”。

不過,東鐵公司的這項計劃需有至少2000人報名參加才會啟動;如果參與者達到2500人,那么每位完成挑戰的人都能獲得一碗蕎麥面;如果參加者超過3000人,將解鎖大獎天婦羅和蕎麥面套餐。

法新社報道稱,東京地鐵為了緩解擁擠沒少費腦筋。去年3月,東鐵在其手機應用程序上推出一項新功能,讓用戶可以追蹤該公司全部9條線路上的列車擁擠情況。一些車站在站臺上設置實時指示牌,引導乘客從相對不那么擁擠的車廂上車。

這些痛苦的表情被快門定格

東京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聯合國的數據顯示,2016年東京的人口為1300萬人,算上周圍大都會區的人口則高達3800萬人,這使得東京地鐵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鐵線路。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報道,2018年年底,東京地鐵平均每日載客740萬人次。

按照日本的運營標準,2017年東京市中心區域軌道交通高峰期的平均滿員率高達165%。日本國土交通省對“擁擠率”進行了詳細定義,擁擠率100%意味著定員乘車,即所有座位全部坐滿、所有扶手都有人占用。“日式標準”認為,擁擠率達到150%時,人們仍然可以輕松地閱讀報紙;180%時,需要把報紙折成四分之一大小;200%時就是伸不開手的“人挨人”了;當擁擠率達到250%時,乘客不再需要手扶任何東西,反正壓根兒動彈不得。

根據“今日日本”網站評出的排名,早高峰時段的東京東西線木場站至門前仲町站“榮膺”日本最擁擠地鐵線路第一名,擁擠率不低于200%。在這樣的車廂里,你只能緊貼著旁邊陌生人的身體,別指望移動。上班族的體溫、男士們夾帶著煙味的呼吸、女白領濃烈的香水味環繞著你,你無處躲避。

日劇里經常出現的“電車中的浪漫邂逅”場景,在這里每時每刻都在上演——天天有人對你“電車咚”(將人逼到墻邊,單手撐墻或靠在墻上發出“咚”的一聲),不管你在哪個角落,身邊總有人緊緊包圍著你,你可以感受到對方隨著呼吸起伏的胸膛。這正是擁擠率達到200%時的真實情況。

搶不到座位、沒有扶手可用也沒關系,反正你如同三明治里的餡,左搖右晃都不會倒。這時不要以為把手舉高或踮起腳就能自救,因為你一不小心就可能“飄”在半空回不到地面,意外練成“輕功”。在車廂中“練輕功”都算運氣好,最后上車的人更加可憐,他們只能將臉緊貼在車門上,表情慘不忍睹。

“拍攝這些場景的照片造成了一些不適感,被拍攝者閉上眼睛或者試圖逃避鏡頭,他們希望攝影師走開。”拍攝者沃爾夫對英國廣播公司(BBC)說。

在他的照片中,一張張不知名的面孔扭曲地擠在東京地鐵的車窗玻璃上,他們通常不愿被拍攝,但無處躲藏。一些乘客窘迫地盯著鏡頭,另一些人閉上眼睛,還有人對沃爾夫豎中指。車內飄浮著熱騰騰的水汽,玻璃濡濕,這些痛苦的表情伴隨著按下快門的聲音,將充斥在各處的不適感定格。

擁擠催生了一種特殊的崗位:地鐵助推員。如果你只差一點就能擠進車廂,他們會在車外助你一臂之力,保證車門順利關閉。臺灣“聯合新聞網”報道稱,助推員屬于打工性質,時薪1500日元(約合人民幣92元),在日本算是不錯的待遇。每位助推員都須經過半個月的培訓才可上崗,培訓內容包括如何減少乘客的不適感,怎樣避免把人推倒等。

“這樣活著值不值?”

東京地鐵獎勵天婦羅和蕎麥面,是東京都政府去年夏天推出的“Jisa Biz”活動的最新一環。這個由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自創的詞語意為“時差商務”,包含兩種含義:鼓勵上班族錯峰通勤;推動日本政府機構、公司引入更靈活的上班時間或在家辦公機制。活動的口號是“如果早晨可以改變,那么每一天都能改變”。

《日本時報》報道稱,有700多家機構響應了這一號召,包括微軟、聯合利華和輝瑞。眼看效果不錯,小池百合子打算將活動常態化,最終目標是使其成為定例,以應對2020年東京奧運會帶來的壓力。

很多人擔心,“極限擁擠”的東京地鐵無法應對奧運會的額外人流。法新社指出,奧運會預計將為東京帶來65萬訪客。東京地鐵的時刻表早就排得跟車廂里的乘客一樣滿,高峰時段每隔一兩分鐘就有一趟列車,所以加車并不是可行的選擇。想在現有基礎上追加幾節車廂?那意味著擴建東京每座車站的站臺。

事實上,允許員工在家辦公和錯峰上下班是最簡單的解決方案,但法新社指出,這不符合日本的職場文化。《日本時報》承認,報名參與活動的人不少,但3000人只相當于早高峰每小時通勤者的4%,效果聊勝于無。

在日本,人們以拼命工作為榮,卻催生了“黑心企業”“社畜”和“過勞死”。去年夏天,為遏制過度工作,日本國會通過了一項限制加班的法律,要求員工每月加班不能超過100小時,每年不超過720小時。

沃爾夫試圖出版他的影集時,體會到了這種文化沖擊。他告訴BBC,東京的一位出版商花30秒快速翻閱了他的作品,然后說:“這有什么稀奇?”

他的態度令沃爾夫驚愕不已。“我問他,你這么說是什么意思?這是一場噩夢,你看不出來嗎?”

“你說的噩夢又是什么意思?40年來我每天都過這種生活,這是日常情況。”這位日本人答道。

“人們活得像擁擠的沙丁魚一樣,像是在乘坐地獄列車,太恐怖了!這不是有尊嚴的活法。”沃爾夫對BBC說,“問題在于,一些大都市醉心于發展,對居住在其中的人們漠不關心。在我看來,有些人過于貪婪,毫不顧忌自己的貪婪會對民眾造成什么影響,到頭來終將反噬己身。”

他希望借這組攝影作品讓人們仔細想一想:“這樣活著值不值?”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