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慎應對全球債務水平的上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經濟增速達到3.8%,是自2011年以來增速最快的一年。不過,經濟復蘇背后仍暗流涌動,其中最大隱憂之一,就是全球債務水平的快速上升。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全球非金融部門信貸占GDP的比重,已經由2008年9月底的197.2%上升至2017年9月底的244.7%,10年上升了近50個百分點。同期,發達國家非金融部門信貸占GDP的比重由231.8%上升至277.1%;新興市場國家該比重由109.7%上升至191.9%。

不難看出,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新興市場國家債務水平上升速度快于發達國家。通過比較家庭、非金融企業及政府部門的債務數據發現,新興市場國家加杠桿的力度也高于發達國家。導致這一差異主要有兩個因素:

首先,發達國家的家庭部門債務水平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已很高,是導致美國次貸危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后,部分發達國家的家庭部門經歷了一輪痛苦的去杠桿過程。相比之下,新興市場國家家庭部門杠桿率在10年前很低,因此其杠桿率在低利率環境下不降反升。

其次,過去10年間,新興市場國家總體經濟增速顯著高于發達國家,總需求的強勁使得新興市場國家的企業部門更加愿意加杠桿。

盡管存在差異,但總體而言,過去10年間,新興市場國家與發達國家的杠桿率都在上升。這主要是因為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主要國家均采取了擴張性的財政貨幣政策來進行應對。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無疑會直接導致政府部門杠桿率的上升。此外,全球主要央行的低利率政策與量化寬松政策顯著壓低了全球融資成本,這會促進企業部門加大融資力度,進而導致企業部門杠桿率的上升。

由于全球債務水平過去10年來上升顯著,隨著主要國家貨幣政策走向正?;?,全球利率水平有望顯著上升,這將加劇部分高債務國家還本付息的壓力,最終對經濟增長與金融穩定產生新的沖擊。換言之,未來部分高債務國家的去杠桿可能影響經濟增長,而經濟增長的放緩將會加劇上述國家去杠桿的壓力,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為了避免上述不利情景的出現,有關國家可以采取的主要對策包括:第一,通過加強宏觀審慎監管措施來抑制金融機構的過度放貸行為,避免杠桿率進一步上升;第二,如果本國經濟增速快于全球水平,可以加快本國貨幣政策正常化速度,主動促進特定部門的去杠桿;第三,加快結構性改革力度,提振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的貢獻,降低對信貸刺激拉動增長的依賴;第四,提前做好準備以應對去杠桿可能帶來的金融市場震蕩。

關鍵詞: 債務 水平 全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