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黔靈科技大講堂于昨日在貴陽市圖書館開講 前世今生 昨日上午,貴州省黔靈科技大講堂在貴陽市圖書館開講,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張勁碩博士以“野生動物地理學”為主題,從地理學的角度,向到場的貴陽市民介紹了有關全球動物的相關知識。 據了解,張勁碩是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國家動物博物館館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蝙蝠專家組成員。 “所謂動物地理學,研究的是動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及其生態地理規律的學科。”張博士開宗明義,首先向包括小記者在內的貴陽市民介紹了動物地理學的概念。隨后展開世界動物地理區系劃分圖,用黃、藍、綠、灰等顏色,劃分出古北界、熱帶界、新北界、新熱帶界等板塊。在介紹完自然界的生命分類后,他通過圖片展示,依次將亞洲、歐洲、非洲、中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等地的特有動物進行了逐一講解。 動物園對于動物是保護還是傷害、眼鏡蛇的毒性有多大、中國有多少種魚類?在互動問答環節,不少小朋友向張博士提問。晚報小記者也獲得兩個提問機會:“一種新的物種是如何發現的?”尚義小學三年級的小記者陳樹童問:“發現新物種后,一般會如何命名?”實驗二小五(6)班的洪宇飛也舉手提問。 面對小記者的提問,張博士耐心地解釋說:“發現一種動物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因為咱們國家絕大多數的動物,均是由西方科學家率先命名,中國科學家發現的哺乳動物,加起來不超過10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