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索尼公司披露的2016年第三季財報顯示,索尼當季營業利潤減少至7.96億美元,降幅達54.3%。與此同時,受商譽減值9.62億美元的影視業務影響,公司凈利潤下滑83.7%,僅為1.69億美元。
在外界看來,影視業務的虧損已經讓索尼不堪重負,甚至市場上曾一度涌現索尼考慮將電影業務賣掉的傳聞。值此業績低迷時刻,索尼首席財務官吉田健一郎則適時打了一針強心劑:“我們不會出售該部門,也不會出售其少量股份,保持完全控股對我們很重要。”
對此,索尼公關部相關負責人也對《中國經營報》記者坦承公司確實不考慮出售電影業務。
據悉,今后索尼影視業務中的電影部門將與電視部門合作以謀破局,但至今并未公布具體合作戰略。此外,與電視業務緊密聯系的家電產業,雖曾是索尼利潤的重要來源,但在本季度營收中表現平平,反倒是后來成立的游戲部門較為出彩,營業利潤增長了24%。多位受訪人士分析,包含VR業務在內的游戲部門已經逐漸成為索尼倚重的戰略重心,但能否靠此重振當年輝煌則仍待考驗。
影視部門減值超9億美元
日前,索尼向外界公布了公司2016財年第三季度(2016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財報,隨后,索尼公關部相關負責人也為記者提供了詳細財報數據信息。該數據顯示,本財季索尼銷售收入同比下降7.1%,為23975億日元(206.68億美元);營業利潤為924億日元(7.96億美元),同比下滑54.3%;凈利潤196億日元(1.69億美元),下滑幅度達83.7%。
此番利潤的嚴重下跌,矛頭直指索尼影視業務。對此,索尼在財報中也坦承,營業利潤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影視業務錄入了1121億日元(9.62億美元)非現金性的商譽減值。在一份文案中索尼指出,商譽減值的根源在于1989年收購哥倫比亞影業公司,而這筆商譽減值直接導致了影視業務虧損9.2億美元。
據悉,過去幾年索尼的票房光景不佳:2016年版本的《捉鬼敢死隊》票房不及預期,導致索尼的電影業務陷入低迷;同年出品的26部電影,僅獲得9.11億美元的票房成績,尚不及迪士尼的三分之一;另據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上半年其在北美市場份額滑至3.8%;2014年又因《刺殺金正恩》一片更招致黑客攻擊,公司員工電郵被盜,高管薪酬、索尼非發行電影拷貝等內容均被曝光,索尼影業聲譽因此下跌,經濟、信息安全能力飽受質疑。
迷途中的索尼影業曾數次曝出將會被賣掉的傳聞。有消息稱,索尼的高管最近已經與銀行家談判,試圖出售索尼影視娛樂公司。還有消息猜測,接盤俠可能為美國三大全國性商業廣播電視網之一CBS或中國萬達。
不久前,主管索尼影業的首席執行官邁克爾·林頓(Michael Lynton)宣布將于今年2月離職,今后會專注于閱后即焚應用Snapchat。離職消息一出,更引起了諸多分析人士對索尼影業前途的浮想聯翩。
對此,索尼首席財務官吉田健一郎在財報電話會上則作出了明確表示,“我們不會出售該部門,也不會出售其少量股份,保持完全控股對我們很重要。”據悉,索尼影業將會與電視業務合作,以圖走出當下困局。
有觀點認為,索尼作出不出售電影業務的決定,可能會令其在今后發展中進一步拖累整體業績。艾媒咨詢創始人兼CEO張毅向記者分析指出,影視業務的虧損與其他業務的盈利幾乎持平,也就是說,填補影視業務的窟窿需要耗費其他業務的大量利潤,“但從產業鏈的布局來看,把影視部門變賣并非上策,因為影視業務反過來也在帶動索尼硬件、軟件產品銷售上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無形中都是為其品牌背書。”
主業利潤收窄
索尼是世界上目前唯一一家能夠實現從采集、拍攝、錄制、終端顯示都使用自家設備的企業,因此,若將影視業務去掉也會造成產業鏈條的缺失。張毅建議,索尼如果適當收縮一下影視業務的步伐或許更好,畢竟少拍些電影比少生產些硬件要容易得多。
為了擺脫影視業務的困境,索尼明確指出將會與自家電視業務進行合作,但具體如何合作,是否會如時下的互聯網電視一般將電影上映時也一同放在電視平臺播放,索尼則尚未明確作出解釋。
據悉,索尼早前生產的特玲瓏彩電、BRAVIA液晶電視等曾憑借其硬件上的高性能與高品質而紅極一時,但隨著近年來的戰略調整與發展,家電類領域的光芒日漸退卻。
現在的索尼已經不是單純的一家硬件公司,而是產品線廣泛鋪開,涉及到手機、游戲設備、電視機、攝像機、電腦、音樂播放器、電子書和玩具,電影工作室和音樂品牌等領域的綜合性企業,公司也正在向涵蓋內容以及網絡業務上的娛樂公司轉型。
因此,業內觀點認為,如今家電類業務帶給索尼的營收已經不同以往,索尼也不再倚重家電業務的增長而實現發展。
同時,據索尼2016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本財季游戲及網絡服務業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5.2%,為6177億日元(53.25億美元),營業利潤亦同比增長24%至500億日元(4.31億美元)。索尼將營收與利潤大幅上漲歸因于PS4軟件銷售增長,尤其是網絡銷售以及剛剛于2016年10月上市的PlayStation?誖VR帶來的銷售增長,以及PS4硬件的成本下降。
公開資料顯示,PS4出貨量在2016年第三季度達到970萬臺,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PS4累計出貨量已經達到5710萬臺。而前不久才上市的PS VR出貨量也在兩個月內達到了75萬臺。
此外,日前曝光的一份新專利顯示,索尼PS VR未來或可以通過多個MEMS(微機電系統)投影器來實現追蹤功能。業內表示,這充分顯示了索尼對于游戲部門的重視。
英國PlayStation總管Warwick Light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未來VR潛力巨大,VR產品將會是產品線的中心,“VR的潛力巨大,我們公司的產品生態圈將會受其影響,比如在未來很可能游戲終端會變為VR設備的外圍設備。”
在游戲硬件索尼、微軟、任天堂三大巨頭中,賽迪顧問電子信息產業研究中心分析師侯云仙認為,索尼于游戲市場上的表現比較出色,在國內市場上性價比方面,包括配套的內容、硬件、種類的豐富性上都占據很大優勢。不同的是,在游戲中的VR業務,索尼的競爭力還有待提高,“從市場的走訪調研來看,用HTC VR設備的要多于索尼,目前索尼的VR技術還不能說超過了HTC、Oculus。”
現在的VR游戲產業還比較稚嫩,能否借此重振索尼,多位受訪人士表示有機會,但風險較高。從行業上來看,市場一般認為2016年是VR的元年,整個產業鏈是都在迅速完善,企業存在明顯跟風現象,而到了2016年下半年,則迎來了數次資本市場投資者的變臉。
來自清科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國內僅有18家VR創業公司獲得融資;第二季度,獲得融資的創業公司銳減,僅剩四五家;而所有VR創業公司中,獲得億元級別投資的項目只有7家。
侯云仙指出,2017年不會像2016年一樣再經歷一個大爆發,“風口已經被吹起來一次了,現在市場正在逐漸回歸冷靜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