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關注 科技 財經 汽車 房產 圖片 視頻 全國 手機版
數(shù)據 業(yè)內 數(shù)據 數(shù)碼 手機

連國家銀行都能倒閉金融科技公司不可輕視信貸風險 歐洲杯葡萄牙

來源:未知 作者:新華賭博在線博彩網址 人氣: 發(fā)布時間:2017-02-11
摘要:我們都承認,金融科技企業(yè)的未來是光明的,不過也不能忽略還有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因為企業(yè)家不能很好掌控公司最終導致步入衰落,特別是像Lending Club這樣的借貸平臺。 對是的過度迷信 一些技術出身的在線借貸平臺似乎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定位,幾乎對任何借貸

  我們都承認,金融科技企業(yè)的未來是光明的,不過也不能忽略還有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因為企業(yè)家不能很好掌控公司最終導致步入衰落,特別是像Lending Club這樣的借貸平臺。

  對“是”的過度迷信

  一些技術出身的在線借貸平臺似乎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定位,幾乎對任何借貸都持肯

  定態(tài)度。舉例來說,如果有人需要借款,那么平臺更應該關心該人或企業(yè)是否具有良好的信用風險,而不是關心客戶體驗以及借款人查詢資產所需的時間。

  LendingClub的官網上宣稱他們吸引的個人貸款已經高達$ 40,000美元,并且可以“在短短幾分鐘內完成在線申請”以及“在短短幾天內獲得貸款”。另一個著名的金融科技企業(yè)Funding Circle則聲稱,小型企業(yè)可以在10天內獲得25,000美元到50萬美元之間的貸款。

  這些在線借貸平臺是為了填補此前信貸市場中不對等而提供創(chuàng)新服務,使那些被銀行拒絕的人們能夠獲得貸款,從而擴大商業(yè)版圖或能以較低利率償還債務。這種出發(fā)點是好的,但實際運行起來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金融科技公司應該在銀行業(yè)的發(fā)展經驗中多多學習,而在這其中最重要的經驗就是要學會說“不”。

  那些忘記歷史的人...

  信貸周期是金融領域最重要的東西。當經濟發(fā)展良好時,信貸得以高速擴張。但是,當發(fā)生一些突發(fā)事件時,信貸周期就很難持續(xù)下去,比如在美國內戰(zhàn)時期,有近17,000家銀行倒閉。

  反過來說,當經濟上升時,借貸平臺易于出現(xiàn)過度自信。他們不斷說服自己及周圍的人,這一次情況不一樣了; 不過最終他們似乎并沒有不一樣,也沒有保護他們的機構免遭違約風險。

  沃倫·巴菲特把這稱為制度性強制力,他將其定義為“當多數(shù)企業(yè)采取相同做法時,無論它有愚蠢,經營者會不自覺地依樣畫葫蘆”。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許多人認為信用風險已經過去了,但是隨后仍然出現(xiàn)信貸周期崩潰。

  像這樣的情況一次又一次地出現(xiàn)在歷史舞臺上。在20世紀80年代,投資經理認為所謂的投資組合已消除所有股票的風險。但是當人們意識到投資組合保險實際上加速出現(xiàn)了1987年10月19日的市場崩潰 - 也即是所謂的黑色星期一- 之后事情才變得清楚。

  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之前也是如此。借貸企業(yè)確信,抵押貸款支持的證券和資產互換可以有效防范房地產市場低迷。于是,他們向所有人放貸,無論他們的收入、資產和信用記錄如何。果不其然,隨后的事情我們也就都很了解了。

  這就是為什么最好的銀行家,比如摩根大通Jamie Dimon,癡迷于風險但對信貸周期保持謙卑。“所有人必須假設商業(yè)周期將隨時出現(xiàn)轉向,”戴姆蒙說,“每五年左右,你就必須假設會發(fā)生某些壞事。

  這也是為什么投資者和企業(yè)家在聽到某些金融科技公司暗示他們已經永久中和信用風險時應保持警惕。就拿在線網貸平臺ZestFinance來說,他們應用“谷歌式算法”來做信用決策:

  這項新技術消耗大量數(shù)據,可以更準確地識別借款人 - 從而為貸款人提供更高的還款率,為消費者提供更低成本的信貸。

  在ZestFinance,沒有任何人參與承銷。而是依靠幾個并行運行的數(shù)學模型來做出承保決定。雖然許多債權人可能要花費數(shù)小時甚至數(shù)天來做出信貸決定,但我們能在不到10秒的時間內準確地做出決定。

  這種過于自信并不是一件好事。雖然ZestFinance可能真的在貸款中首次真正地控制信用風險,但是在貸款的歷史長河中,可不缺少這樣的案例。

  與現(xiàn)實接軌

  信貸應該快速自由流動,但必須與現(xiàn)實相調和。銀行主營貨幣零售業(yè)務,所有人都想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價格進行交易。但是當談到信用的時候,就不是以上這種情況了,說“不”比說“是”更加可貴和負責任。

  摩根大通Duff McDonald在他的自傳中寫道:“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情,運營企業(yè)最困難的事情就是能夠說‘不’,從而將有限的資源節(jié)省下來等待最好的機會。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shù)公司逐漸失去了這條黃金定律。

  低效率不一定是壞事

  避免出現(xiàn)上述問題就需要接受低效率,即使存在有意識和無意識之分。于是,金融科技公司(如LendingClub,ZestFinance等)在批準貸款之前就需要充分考慮信貸周期波動。

  早在一個多世紀以前,在國會聽證會上,摩根大通的代名詞John Pierpont Morgan當被問到“商業(yè)信用是否基于資金或財產”時,他回答道,“不是,第一件事是性格。” 審判者繼續(xù)問道:“在資金或財產之前?”Morgan回答說:“排在資金或財產或者其他任何東西之前,并且無法用金錢買到...因為那些我不信任的人是不能從我這里得到貸款的。”

  但是放到現(xiàn)在,金融科技企業(yè)家卻拒絕這個過時的建議。畢竟,時代不一樣了。同時,我們還有互聯(lián)網和大數(shù)據的支持。

  “由于現(xiàn)代信用制度是創(chuàng)立于1950年代,但是現(xiàn)在世界已經發(fā)生重大改變,”ZestFinance聲稱。“技術已經發(fā)生改變,所以信貸也應該發(fā)生改變。”

  但事實是,信貸并沒有改變,或至少不像現(xiàn)在某些聲明一樣發(fā)生改變。技術可以協(xié)助完成承保過程,但它不是萬靈藥,不能抹除信用風險。更具體地說,不應將技術視為他們認為效率低下的評估的替代品,盡管金融科技企業(yè)必須在信貸周期的不利變化中艱難生存。

  避免想當然

  之所以選擇ZestFinance為例,是因為它最開放并且最具代表性,評估一個人的資產情況已經從根本上轉變?yōu)榧夹g評估。事實上,許多金融科技企業(yè)家都抱有這種態(tài)度,他們技術一流,但是對信貸風險卻知之不多,理所當然的認為技術可以解決一切。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許多金融科技企業(yè)家甚至不了解金融危機是什么。在十八世紀開始的近二百五十年間,美國經歷了大小14次金融危機。相當于每十年半就有一次危機。

  另一個解釋是,金融科技企業(yè)家有一個教條,就是他們的個人資本往往與公司的信用決策相隔絕,從而他們對信貸風險考慮過少。就像那些肥貓銀行家,或者在線貸款平臺如LendingClub和Lending Tree等,他們只是將債權人與債務人相匹配。這種模式的固有脆弱性在過去已經被反復證明。比如,1984年,伊利諾伊大陸銀行是第一個破產的“太大而不能倒閉”銀行。還有像CountrywideFinancial 這樣的貸款經紀人導致2008年金融危機。

  塔勒布(Nassim Taleb)在其書籍《反脆弱》(Antifragile)中特別指出,“羅馬人有一個習慣,就是建造橋梁的工程師必須在他們建造的橋梁下面住一段時間以保證建筑質量- 這同樣也應該適用在今天這些技術工程師身上。”

  總而言之,金融科技公司以過時為借口拒絕從數(shù)百年的銀行經驗中反思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在信用周期變得更糟之前可能不能明顯的看出一些后果,這可能需要很多年,但是如果情況一旦惡化,那些能夠學習此前經驗教訓的公司必將會在一片混亂中生存下來,成為強者。

責任編輯:新華賭博在線博彩網址
首頁 | 新聞 | 關注 | 科技 | 財經 | 汽車 | 房產 | 圖片 | 視頻 | 全國

新華在線-記錄中國、解讀天下!所有文章、評論、信息、數(shù)據僅供參考,使用前請核實,風險自負。

Copyright 2016 新華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