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沒有單獨公布手機業務的利潤,不過市調機構The Information給出了該項業務的利潤,2015年、2016年的利潤分別為22億美元、20億美元,而同期其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27.8%,負責手機業務的消費者BG營收同比增長42%,為何營收增長而利潤反而同比下滑呢? 華為手機2016年還是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的,其手機業務全球出貨量達到1.39億部,接近原計劃的1.4億部,在國內市場高速增長勢頭不再、全球前量大手機品牌三星和蘋果出貨量停滯的情況下,這一成績是相當優秀的。 不過華為手機2016年在國內市場遭遇了OPPO和vivo兩家手機品牌的強力挑戰。OPPO和vivo兩家手機品牌憑借其強大的線下渠道,擁有以十萬計算的銷售網點,之前華為由于與小米在互聯網渠道進行強力競爭而忽視了線下渠道的建設,于是OV出貨量迅速增。IDC的數據顯示OPPO、vivo在2016年的同比增速高達132.9%、103.2%,是華為同比增速的三倍以上。 OPPO和vivo的出貨量迅速增長威脅了華為的地位,2016年三季度OPPO和vivo更在國內市場超過華為奪得國內市場份額第一和第二的位置,而華為則下滑至第三名;2016年四季度華為雖然搶回國內市場份額第二的位置,但在國內市場的全年出貨量依然落后于OPPO,這是華為連續三年未能奪得國內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 為了反擊OPPO和vivo,去年初華為宣布推出千縣計劃,強力建設線下渠道,據說到去年底已經完成計劃的一半;在建設線下渠道的同時,華為同時大舉進行廣告營銷,這也是oppo和vivo的取勝之道,去年下半年投巨資冠名國內的知名綜藝節目,例如花1.5億冠名浙江衛視《聲音的戰爭》,此外又推出Nova品牌對標OPPO和vivo。 除了在國內市場與競爭對手的競爭外,華為也在全球市場與三星和蘋果進行競爭,大舉投資進行營銷宣傳工作,特別是它與三星的競爭,廣告營銷戰可謂在全球開打,進行針鋒相對的廣告牌爭奪戰,這也造成了它的成本增長。 再一個是2016年受全球手機產業鏈供應緊張的影響,各種元件紛紛漲價。液晶面板、存儲芯片等元件在2016年大幅度上漲,其中液晶面板漲價近五成,存儲芯片只是今年一個多月已經跳漲近兩成,元件價格的快速上漲也導致了手機成本的上漲,受此影響去年底至今國產手機品牌紛紛提升手機價格。 在這樣的情況下,華為手機的成本自然大幅度增長,于是導致了它在去年的營收上漲超過四成的情況下凈利潤反而下滑了近一成。 受益于產業鏈價格的上漲,全球手機產業鏈最強大的三星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去年四季度在受到它重要的高端手機三星note7召回影響的情況下,凈利潤反而大漲五成。 成本的上漲也給國產手機當前上升的勢頭造成了影響,在國產手機品牌紛紛提價的情況下,它們以往所依賴的性價比優勢大幅度減弱,今年會否能延續2016年的增長勢頭值得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