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即將舉辦 為產業未來發展賦新能

2021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將于12月8日至12月10日在南京舉辦。日,記者跟隨組委會走進南京幾家產業園區,了解智慧產業園區在助推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賦能產業發展方面的成果。

智能制造產業園:加速新舊動能轉換,打造軟硬件聯動格局

“以前,制造整輛地鐵車廂需要1個月,現在有了智能制造,僅需1周就可以生產出一輛地鐵。”江蘇中車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修俊對記者說,智能制造和傳統人工相比,大大縮減了生產周期,同時產品質量更加精細。

中車數字是一家提供一流智能制造全面解決方案的專業化企業,向傳統制造業輸出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已應用于軌道交通、機械制造等多個領域。江北新區智能制造產業園具有深厚的軌道交通生產制造基礎,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車數字應運而生。

江北新區智能制造產業園統計站站長陳洪彬介紹,產業園聚焦電子信息和大健康兩大產業,圍繞兩大產業,園區正一步步壯大產業能級,蓄力發展動能。成立5年來,園區圍繞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聚焦“兩城一中心”,加速新舊動能轉換,推動主導產業做大做強;打通關鍵堵點,打造硬件、軟件聯動的發展格局。

麒麟科技創新園:引領創新研發,匯聚“智能”人才

智能掃地機器人、防疫消毒機器人、紡紗機器人、智能零售機器人……麒麟科技創新園內,在南京景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機器人產品圖譜”展示墻上,可以看到各式各樣被應用于不同產業、領域的機器人。

南京景曜是一家專注于機器人自動化系統集成、機器人智能視覺檢測系統及民用、娛樂機器人研發的公司。

“我們的產品已經深入到不同的行業領域,如工業制造、航天航空、物流、安防等,根據企業、行業需要幫助研發相應的機器人產品,可大大提升產業效能。”公司副總經理廖永祥介紹。

麒麟科技創新園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副局長虞行介紹,麒麟科技創新園擁有豐富的科教資源,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30多所高校分布在園區周圍,為園區發展提供豐富的科技和人才支撐。

目前,園區以南京麒麟科技城為發展載體,以中科院南京分院“一院四所”、中國科學院大學南京學院為核心,集聚中科院系統科技創新資源,已初步形成中科院“1+N”(國科大南京學院+多家中科院研究所)創新發展體系,并努力引進省內外知名高校的科研機構,打造“一院多校”科技創新布局。

數控機床產業園:區長任組長,完善配套推動企業發展

六合數控機床產業園始建于2001年6月,現有企業56家,其中,臺資企業18家,規上企業32家,70%企業集聚于雄州街道數控機床產業園。

“產業初步形成集群化發展態勢,加工鏈條也相對完整,形成了覆蓋模具—鑄造—機加工—熱處理—研磨—機床整機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六合數控機床產業園管委會辦公室主任李廣田說,園區成立了由區長擔任組長的六合區數控機床產業推進工作組,定期謀劃調度落實數控機床發展中土地、人才政策等要素配套。

據悉,到2025年,六合數控機床產業鏈將打造成江蘇省數控機床產業強鏈、300億級戰略新興產業集群。到2030年,將打造500億級國家級戰略新興產業集群。南報融媒體記者徐寧

專家點評:

智能制造為產業未來發展賦新能

陳柳(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智能制造本身是一個重要產業,它一方面涉及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軟件技術,另一方面涉及傳感器、智能裝備等智能硬件。南京既有很好的軟件信息技術基礎,也有很好的裝備制造基礎,發展智能制造有很好的基礎。

在數字經濟時代,智能制造可以為產業發展賦能。以智能制造為基礎,對企業進行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將一系列的云技術、信息技術等用于發展、延長各類產業的產業鏈,提高自動化水。同時,智能制造還可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一個相對低成本、高效的技術共享臺,為廣大中小企業服務。

對于南京來說,智能制造要優先對重要主導產業進行賦能。例如信息技術產業、化工產業等領域,通過智能制造提高效率,比如在電子信息層面可以提高生產的良品率和制造效率,在化工產業通過智能制造可以提高安全生產水,而在一些相對危險的生產環境當中,可以減少能源利用,提高機器作業的水。(徐寧)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