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武高新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48.5億元 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62%

百年潮涌鑄初心,廿五芳華啟新程。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高新區建區25周年。25年來,武進國家高新區秉承發展使命,自覺探路先行,堅定“創新、創優、專業、專注”的核心價值觀,以“化不可能為可能”的精神,繪就了光榮與夢想。

高新產業聚成勢

產業是高新區發展的重要支撐。自園區創建以來,武高新在25年破浪前行中,逐步形成高端裝備、電子和智能信息、節能環保、新型交通四大主導產業,智電汽車、機器人、集成電路三張產業名片,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加速壯大。“十三五”期間,武高新園區在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中躍升至第38位,前進21位,并連續4年名列全國縣(區)級國家高新區第一。

創園初期,規劃面積僅3.4平方公里,武高新就大膽采用“移植”和“嫁接”模式,利用武進成熟的工業基礎,將符合園區定位、已在武進或周邊發展的各類企業吸引入區。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卡爾邁耶武進紡織機械有限公司、第一家臺資企業興勤(常州)電子有限公司、首個世界500強投資項目博世力士樂(常州)有限公司……一批優質企業的到來,激活園區發展一池春水。

2002年,隨著南區建設拉開帷幕,武高新迎來大發展,大批項目先后落子。武進五洋紡織機械有限公司迅速轉型進入經編設備行業,在“小領域”做出“大市場”;錢璟康復持續攻堅康復器械的研發創新,昂首邁向行業前列;瑞聲科技打造全球最大精密微型發聲器件基地,此后不斷增資擴大落地項目……

近年來,武高新以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為方向,先后出臺《武進國家高新區2018年智能制造工作實施意見》《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等政策文件,大力遴選培育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持續推動企業數字化改造和智能化轉型,推動多場景、多層次應用示范,為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增添強勁動力。

2021中國常州科技經貿洽談會期間,一批總投資超163.7億元的新項目簽約落戶武進國家高新區。至此,武高新今年已累計完成總投資10億美元項目1個、5億美元項目1個、30億元項目2個、10億元服務業項目1個。

“高新智慧”鑄優勢

今年,武高新已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48.5億元,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62%;成為全省“第一”且“唯一”獲批創建省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的開發區,授權專利2600件,其中發明專利577件,分別占全區41.3%、75%,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13件。

作為常州市開放開發的高地,中以等國際創新合作正在武高新持續升溫。去年,江蘇曦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參加中以常州創新園舉辦的“中以創新與產業合作大會”時,與以色列一科技企業“一拍即合”——對方的相關技術正好解決該企業開發光伏智能跟蹤系統時遇到的難題。由此,雙方圍繞產品研發、模式創新等展開戰略合作。今年6月,曦日新能源正式開業,成為創新園首個成功孵化的產業化項目。

作為國內首個由中以兩國政府簽約共建的創新示范園區,中以常州創新園現已集聚以色列獨資及中以合作企業135家,促成中以科技合作項目37個,涵蓋智能制造、生命科學、新材料、現代農業等多個產業領域,還建成江蘇省中以產業技術研究院、以色列江蘇創新中心、中以創新匯、固立高端裝備創新中心等一批創新平臺及載體。

陽湖路與鳳棲路東北角,是總投資68億元的常州芯創天地項目所在。芯創天地致力于打造創新驅動、產城融合、校企共研、開放現代的長三角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將落地寬禁帶半導體國家工程中心常州分中心、常州微電子學院研究生院及其他創新創業平臺。這是園區搶抓集成電路產業重大機遇、堅定不移壯大創新產業的又一成果。

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武高新持續加大對科技要素的集聚力度,同時全力協助企業申報各類科技創新項目。今年以來,園區6家企業入圍市重大科創平臺培育名單,占武進區50%;新增省“雙創”項目11個(含科教城5個),占全區78.6%,創歷史新高;2家企業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家入選市級“專精特新”。

加快高成長性企業集群培育,園區全力支持一批高活躍度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向高企、瞪羚、潛在獨角和獨角獸方向發展,逐步形成雁行后備梯隊。萬幫數字能源成為武進區第一家中國獨角獸企業。

園區還充分考慮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招引和孵化,建設“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鏈條,構筑梯隊式產業集群。

產城融合起新勢

做好產城融合是實現園區二次創業的“必修課”。作為武進最年輕、最具活力的板塊之一——武進國家高新區在扛起產業龍頭重任的同時,不斷探索產城融合創新實踐,宜居宜業的現代濱湖新城已然崛起。

為保障新進人才住房需求,有效解決優秀人才創業創新的后顧之憂,今年,武高新南湖家苑人才公寓和南湖家苑一期人才公寓相繼投用,共增加人才公寓1400套。同時,武高新投入2000多萬元,對南湖家苑二期18號樓兩個單元的毛坯房進行裝修,滿足不同層次人才居住需求。利用園區滆湖岸線良好的生態環境及園區發展迅猛的節能環保產業,武高新還先人一步啟動低碳示范區創建,先期探索寶貴濱湖岸線資源的開發利用。

近年來,隨著國家和省市一系列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相繼出臺,武高新現代濱湖新城建設迎來新機遇:地鐵1號線、常宜高速相繼建成通車,沿江高鐵等重大工程加快推進,“大交通”體系日趨完善;生態治理、公共綠化、城市管理等環境攻堅工程扎實推進,園區獲批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與前黃一體化規劃建設進一步深化,嶄新的畫卷正徐徐鋪開。

今年國慶長假期間,位于武進區新平路、武南中路交界處的星湖廣場購物中心人氣滿滿。作為產業園和工業園的集聚區,武高新南部片區以往商業綜合體相對缺乏。2016年,星湖廣場啟動建設,于去年竣工,目前招商率已破90%,引進了餐飲、超市、影院等吃喝玩樂購全業態,計劃于年底正式開業。購物中心還特別布局了總面積1.3萬平方米的異國風情街,一期將開放3000平方米,目標是打造成餐飲“網紅”集中地。

大力推進產業創新工程的同時,武高新聚焦城市能級提升和居民需求滿足,大力實施城市更新、生態煥新、民生建新、管理革新工程,通過加快推進園區道路、特色街區、住宅樓盤、服務業布局建設,深入推進環境治理與綠色發展,健全文化惠民、公共服務、社會保障體系,推進社會民生項目等,不斷提升城市品質。

站在25歲的新起點上,武高新將以建設常州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為目標,按照“西進、南拓、東優、中提”的發展思路,對接好“兩湖”創新區、環滆湖地區規劃編制,圍繞“產城人”融合發展目標,進一步強化產業拓展、片區開發、形象提升。(武高新宣)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