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系世界首例“公鼠懷孕實驗”成功并順利誕下后代

近日,中國科學家通過一些操作讓雄性大鼠“懷孕”并順利誕下后代,該實驗系世界首例。消息發布后迅速引爆輿論。據報道,該研究結果已于6月16日發表在國際雜志bioRxiv.org上。

隨后,媒體進一步挖掘實驗的細節。這個實驗并不是單純讓公鼠懷孕,而是通過手術先將一只雌性大鼠和一只雄性大鼠背靠背連接在一起,即成為一個“連體兒”,使它們能夠共享血液,以此構建“雄性懷孕模型”,也被稱為“異時共生動物”。然后科研人員再將子宮移植到雄性共生體中,同時對雌、雄共生體分別進行胚胎移植。專家解釋,上述研究不是讓公鼠懷孕,而是讓近交系大鼠的雄性共生體懷孕。

這一實驗和“公鼠懷孕”有著相當大的區別。據專家分析,雄性共生體,就是讓雄鼠和雌鼠連接形成雌雄聯體鼠之后雄的那部分,其體液激素環境和雄鼠完全不同,除了非常成熟的近交系大鼠,其他物種實現這一試驗的可能性很低。根據論文介紹,這次研究的目的是“在雌性共生體內移植胚胎發育的前提下,移植胚胎在雄性共生體的移植子宮里也具有發育成熟的可能性”。

這其實是個很專業的研究,然而很快在互聯網上被大眾閱讀“降維解讀”,其間網友態度的變化也很值得玩味。

一開始“公鼠懷孕”的新聞標題一出現,評論區幾乎是一片支持叫好,這個前沿的實驗,在網友的認識里被納入了“男女平等”的討論范疇。“讓男性也感受懷孕的艱辛”,成了不少女性網友的直覺化表達。

但隨后,隨著實驗的細節被一一披露,也有網友對該實驗的態度發生了變化。比如這個實驗老鼠的犧牲非常大,公鼠要經歷閹割,同時還要犧牲3只雌鼠:供血的、供子宮的,以及供卵的。有網友覺得該實驗“過于殘忍”,甚至不知其有無意義。

當然,網友對科學的認知未必是準確的、全面的,大多是出于一種直覺的、情緒化的認識。但至少說明,從這個實驗到網友想象中“男人也生孩子”,恐怕依然特別遙遠,而實驗老鼠那般的代價,也是人類絕對不能接受的。

網友之所以大量圍觀,其實是把社會觀感帶入了科學領域,用一種公共價值來衡量一個專業問題。網友的這些認識,雖然未必是嚴謹的,也不是緊貼著科研邏輯的,但卻是一種道德的、倫理的視角;網友的看法乃至質疑未必有多少科學價值,但卻有科學精神的價值。

科學的發展,賦予了未來無限可能性。但如何利用在人,受限于人性。人性的共識就是最基本的道德,人的道德判斷與情感接納,往往會給科學研究劃下邊界。科學研究所要達到的目標,除了對自然界的揭示之外,恐怕就是人類出于情感、常識、道德的認可。

一個實驗的價值與倫理審查不妨交由學術共同體去評判,但科學實驗在大眾評價里經歷的浮浮沉沉,這種專業話語與樸素認知的互動,這個過程本身也值得我們深思。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