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助力摸清生態底數

“發現灰鶴!發現白琵鷺!發現黑腹濱鷸!發現小黑背鷗……”又到一年遷飛季,浙江省安吉縣的濕地與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監測到,來此過冬的候鳥又多了不少新種類,幾個珍稀品種還是被首次記錄“來訪”。

安吉縣自2016年開展野生動物監測以來,200多臺紅外相機已獲取了10萬余份影像數據,白頸長尾雉、黃麂、鬣羚、勺雞、白鷴等保護動物都成了鏡頭前的“常客”。“有得力的監測手段,就能更準確地摸清自然資源‘家底’,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保障。”安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楊中軍說。

在安吉縣的另一頭,還有監測“升級版”。黃杜村的白茶基地上,浙江省第二測繪院的測繪隊員們操控著無人機執行航拍任務,懸停、定位、取景、拍攝……動作一氣呵成。“這塊區域的衛星遙感影像被云層遮擋了,航拍是為了對缺失的影像進行補充,確保地理國情監測成果全覆蓋。”一名監測隊員介紹說。

作為全國最早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試點地區之一,早在2015年,安吉縣就探索以鄉鎮主要領導干部為審計對象,將美麗鄉村創建、地質災害點治理、生活垃圾處置、剿滅劣Ⅴ類水、落實河長制等專項行動納入審計內容。

審“經濟賬”,有一套明確的體系。審“生態賬”,審什么、怎么審?安吉自然資源分布廣,類型也比較多。縣審計局經責科科長徐焮感到

關鍵詞: 天眼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