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孫森林在被采伐后再生速度遠低于此前預期

美國《生態(tài)學》雜志近期刊登的一項新研究顯示,亞馬孫森林在被采伐后,再生速度可能比此前預期要慢很多。

巴西帕拉聯邦大學和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對位于巴西布拉干薩的亞馬孫森林再生情況監(jiān)控了超過20年,這是亞馬孫地區(qū)最早遭遇森林采伐的區(qū)域,幾乎失去了所有原始森林。

由于森林能夠從大氣中吸收大量的碳,次生林曾被看作是抗擊氣候變化的重要工具之一。次生林是原有森林經采伐或破壞后又恢復起來的森林。

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即便經過60年的再生歷程,布拉干薩區(qū)域次生林吸收的碳,只及原始森林的約40%。研究還發(fā)現,次生林在干旱時期從大氣中吸收的碳更少,而氣候變化正導致亞馬孫地區(qū)干旱年份增多。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研究成果將對氣候變化預測產生顯著影響,因為次生林從大氣中吸收碳的能力此前可能被高估。

除有助應對氣候變化,次生林還能為瀕危物種提供重要棲息地。然而,研究人員發(fā)現,次生林的生物多樣性水平僅是當地未受人類干擾森林的56%,且在20年的監(jiān)控過程中,未發(fā)現物種多樣性增加。

研究人員指出,亞馬孫地區(qū)次生林面積正逐漸增加,其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的潛力對全球意義重大,因此有必要開展更多長期研究,以更好地了解次生林的恢復能力,并選取能對抗擊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有重大意義的區(qū)域進行修復。此外,除要在已采伐地區(qū)大力造林外,還需采取更加堅定的措施保護原始森林。

關鍵詞: 亞馬孫森林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