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迪迪埃·奎洛茲:“世上最好的實驗室在宇宙”

“在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實驗室,不在地球上,而在宇宙里。”迪迪埃·奎洛茲,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之一,這樣描述了他眼中的世界。

此間正在舉行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的兩位——米歇爾·馬約爾和迪迪埃·奎洛茲,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中的格雷戈·塞門薩和威廉·凱林,四位新晉諾獎得主坐在一起,描述了他們眼中的世界。

一邊是看不見的細胞,一邊是看不盡的宇宙,“科學家眼中的世界,一定比我看到的大得多。”論壇上一位大學生志愿者如此感慨道。

“在宇宙里,你能找到最冷的地方、最熱的地方,密度最大的地方和密度最小的地方。”奎洛茲的“實驗室”飛出了地表,建在了宇宙世界。這次跟奎洛茲一起獲得諾貝爾獎的還有他的導師——米歇爾·馬約爾,師徒兩人都是喜歡“抬頭看天空”的人,從好奇閃亮的星星是什么,到思考宇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們心中一直對這個世界有著一個古老的疑問——除了地球,我們能找到一顆圍繞著像太陽這樣恒星的系外行星嗎?

在今天,利用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我們已經看見了數千顆系外行星,但這一切發現的最確鑿篤定的開始卻是從這對師徒講起的。1995年,米歇爾·馬約爾和迪迪埃·奎洛茲一起發現了第一顆圍繞類日恒星運行的系外行星飛馬座51b,有人形容是他們“讓我們在太陽系外看到地球的影子”,這對師徒也因為這一次發現而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我們兩人非常幸運,開發出的工具足夠敏感,幫助我們偵測到很多行星。”米歇爾·馬約爾謙虛地用了“幸運”這個詞。

當人類科技文明還遠未開化的年代,看星星的人總會被賦予“預言家”的身份。時至今日,我們也總愛向這些探索宇宙星辰的科學家問同一個問題——未來我們會在其它行星上發現生命嗎?

“整個宇宙當中,有數百億乃至數千億顆星球,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很多星球都擁有讓生命出現的合適條件。但我覺得,歸根到底我們要思考,生命是宇宙演變中的必然結果,還是獨一無二的偶然情況?這像是一個哲學問題,但歸根結底是一個需要科學家解讀的根本性問題。”米歇爾·馬約爾說。

或許外星生命的問題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會找到答案,對于格雷戈·塞門薩和威廉·凱林來說,令他們獲得諾獎的發現——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的原理,卻能在當下得到迅速應用。

羅沙司他,一種用于透析患者腎性貧血治療的藥物,超越美國、日本及歐洲,率先在中國獲批上市,這對中國及全球腎性貧血患者治療影響深遠。而這項臨床研究的基礎,正是塞門薩和凱林的研究。如今,基于其研究原理的治療部分癌癥、心臟病和中風的新藥也正在研發中。

“我覺得所有科學家都有一個共性,他們都有興趣解決非常有意思的難題。”威廉·凱林說起他們這項研究的“好奇”之源,“如果屏息幾分鐘,我們會感受到缺氧帶來的一系列身體反應,我們好奇為什么會這樣?于是這就成為了我們共同想要解答的難題。”

一次憋氣就會想到探究其原理,科學家的世界似乎充滿了值得研究的有趣問題。格雷戈·塞門薩說:“作為一名科學家,我們看待世界會戴上特殊的眼鏡。我們經常會問,我們現在看到的東西跟我們的研究有沒有關系。我們會試圖從自己研究工作的角度,來理解我們所看到的東西,這也使得我們的視角變得非常寬廣。”(記者王默玲 杜康)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