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揚州科技成果展示洽談會—人工智能專場暨全國科技成果直通車揚州站啟動儀式,日前在江蘇揚州市技術產權交易市場舉行,活動集中展示了國內68家高校院所、26家AI領域企業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吸引了近1000家本土中小企業前往對接洽談。
揚州市科技局局長陳星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近年來,揚州把科技創新作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和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舉措,提出并布局建設集孵化器、加速器、科技產業園、成果轉化平臺等功能于一體的科技產業綜合體,打造“豎起來”的科技園。
開通校企間成果直通車
全國科技成果直通車活動旨在促進深化產學研合作, 加速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破解企業轉型發展缺人才、缺技術的難題,增加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新人才、新產業、新城市”互動并進、融合發展,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陳星表示,此次以“智能科技,引領發展”為主題的全國科技成果直通車揚州站活動,無論是展示的高校院所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實物成果,還是現場路演推介發布的項目,以及5場國內新一代人工智能領域專家所作的主題報告,不僅讓洽談者開拓了視野,找到了合作伙伴,更讓參觀者接觸到了新知識、體驗到了高科技。
揚州市科技局副局長錢東介紹,此次活動,為企業與高校院所對接洽談提供了科技交流的平臺,還通過組織百名專家教授分赴揚州各地,開展了專題“零距離”對接,共簽訂各類協議60多項,涵蓋生物健康、智能汽車產業、智能機器人和節能環保等多個領域。
其中,西安交通大學與揚州瑞威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華南理工大學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和揚州盛世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武漢理工大學與江蘇智綠充電科技有限公司分別簽訂了人工智能領域的項目,“這些創新成果在揚州實施轉化,對揚州人工智能及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將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錢東說。
把科技成果引到家門口
如今,先進制造業與新興產業,已成為揚州市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去年,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突破100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46%。
揚州的新變化,快發展,關鍵在于瞄準全國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領先學科,與這些高校院所建立密切合作,引進了一批研發創新中心、多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和重大科技合作項目,力圖打造“豎起來”的科技園——科技產業綜合體。
同時,利用一年一度的揚州市科技成果展示洽談會和江蘇省大院大所合作對接會,為智能汽車、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領域的企業與大院大所建立了一對一牽手合作平臺,累計開展各類產學研專場活動300余場;與大院大所簽訂產學研合作項目近2000項,總投資達30億元。目前,揚州市累計建立校企聯盟968個,與香港城市大學、重慶大學等共建21家離岸孵化器,引進同濟大學、西安交大等知名院校研創中心56家。
建設技術交易市場,構建科技成果轉化鏈,這是揚州打造科技新名片的又一個成功做法。
揚州市從企業需求出發,按照“線上線下結合、展示交易并重、平臺團隊共建”的思路,在全省率先探索建設專業化、市場化運營的技術產權交易公共服務平臺。在線上,整合高校院所科技成果8.5萬項、企業技術需求1萬多項,建立網上技術交易平臺,實現技術成果供需雙方全天候、便捷化的對接;在線下,建設了1.2萬平方米的展示交易中心,常態化舉辦瘦西湖創客活動周、科洽會、眾創大賽、項目路演等活動,將科技成果引到“家門口”。
揚州還通過引進博士科技、巨谷基金等高端科技服務機構,建立起600余人的技術經紀人隊伍,形成了涵蓋技術轉移、成果轉化和科技金融的服務體系。
快速轉化培育優勢產業
開啟科技直通車,把成果引到了家門口,揚州通過創新產學研合作機制體制,全面系統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讓知名高校院所充分發揮科技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持續助力傳統產業、先進制造業等眾多領域的企業在揚州做大做強。
由江南大學、揚州市產業技術研究院、揚州市廣陵區人民政府、揚州市食品產業園管理委員會四方聯合共建的江南大學(揚州)食品生物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研究所),依托江南大學在食品、生物工程等領域的科研和技術成果優勢,組織一流技術團隊入駐,進行成果的二次開發和后續轉移轉化,并幫助企業解決產品研發和生產中的技術難題。研究所投入研發設備400多萬元,建立了多個專業食品實驗平臺,獨立研發了眾多產品。至今,研究所已承接科研項目40項,合同金額6000余萬元,申報專利8項。
研究所高度重視技術服務和產業培育,充當高校與產業之間的成果轉化橋梁,截至今年4月,以技術入股方式成功孵化了4家衍生企業。
研發與生產緊密結合,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的探索處處開花。以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喬志勇博士和常州市創業領軍人才張再興博士等為核心組建的科研團隊,與揚州億斯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大學國家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和北卡州立大學自然資源學院共同合作,開發出生物可降解水溶性聚乙烯醇(PVA)薄膜及相關產品。
喬志勇介紹,水溶性PVA薄膜是近年來國內外研究開發最熱門的綠色環保材料之一,目前,他們成功實現了成果轉化的產品,已經獲得國內外環保權威機構和廣大用戶的普遍認可,正在愈來愈廣泛地應用于包裝、紡織刺繡和水轉印刷等領域,未來發展和應用前景極為廣闊。
“我們通過聯合攻關,解決了關鍵技術難題,累計申請各類專利20項,授權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喬志勇說,項目自2017年5月進入批量生產階段以來,累計銷售收入已超過1000萬元。
揚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張瑞宏教授科研團隊針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無人汽車、高速列車、大飛機等需求,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支持下,進行重點攻關,解決了從設計到制造的一系列技術難題,成功開發出車用曲面真空玻璃,并實現一次試產成功,填補了我國車用真空玻璃領域的空白。
“尤其應用到汽車、高速列車窗戶后,節能性能將成倍提高,隔音性能也將大大提高,并且使用壽命達到20年以上。我們已建立中試基地,正在加速實施產業化。”張瑞宏說。
江蘇華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能公司)是一家有著40多年電纜生產歷史的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近年來,華能公司先后與國外知名科研人員以及國內多家主要科研院所合作,不斷開發市場亟須的新特產品。
“我們將進一步營造創新創業環境,通過創新產學研合作機制體制,確保更多實質性項目落地揚州,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快速‘通道’,助力打造充滿活力的新興科創名城,譜寫新時代揚州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陳星表示。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全省法院實現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發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紅色存折”讓社區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
- 抓整改 提標準 縣住建局全力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2022-01-15
- 破防了!這家山東科技企業的暖心行動2022-01-15
- 臨潼區:多措并舉助力農業復工復產2022-01-15
- “這個嘉賓思路厲害”,市消保委委員張兆安做客《海波熱線》特別節目2022-01-15
- 福州市副市長、公安局長王錫章帶隊到莆田市公安局考察調研疫情防控工作2022-01-15
- 合肥這家知名書店,新年再出發2022-01-15
- 崔同富到武定縣開展春節走訪慰問2022-01-15
- 北京:迎接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長安街開始布置花壇2022-01-15
- 洋碼頭首家文旅免稅直購店落地重慶十八梯景區2022-01-15
- 每戶將分到70斤!更多物資送達……直擊杭州西溪雅苑封控現場2022-01-15
- 本土確診+104,其中河南+52,天津+39,珠海新增感染者均系奧密克戎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