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是“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今年的主題是“推動人工智能的正當使用,造福全人類”。當前,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驅動下,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取得長足進步,越來越多的“智慧”應用出現在你我身邊,為社會發展提供新動能。當人工智能的最新技術融入醫療、教育、司法等領域,會在醫院、課堂、法院掀起怎樣的“智慧革新”?讓你我的生活發生怎樣的改變?
兩年前的春天,人機圍棋大戰使更多人對人工智能有了認識。如今,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不僅有無人超市、智能家居、語音識別等應用改變你我的生活,更有智慧醫療、智慧課堂、智慧法院等智能化服務,為各領域發展提供新動能。
智慧醫療,自主學習協助診斷
“智醫助理”機器人——
以超過合格線96分的優異成績通過醫考
在安徽合肥廬陽區雙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正在為前來看病的社區居民做診斷。人工智能醫生助手根據醫生和患者的對話迅速生成了電子病歷并給出了病情診斷,醫生在看到人工智能助手的診斷后進行確認。
經過10多年的探索,互聯網醫療從1.0時代的信息查詢,到2.0時代的在線問診,逐漸向3.0時代的人工智能發展。現在正處于2.0的深耕階段,3.0的儲備階段。互聯網醫療的蓬勃發展積累起海量的醫療數據,促進了智能醫療的發展。人工智能教會機器如何“聽懂”“讀懂”“看懂”,在此基礎上,讓機器協助醫生診斷疾病,提出診療建議,這是人工智能在醫療上的最新應用。
2017年,科大訊飛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發的“智醫助理”,以超過合格線96分的優異成績,通過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綜合筆試評測,成為全國第一個通過醫考的人工智能機器人。高分通過醫考,證明“智醫助理”機器人已經有能力建立起比較完備的醫學知識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自主學習和運用醫學知識解決醫學相關問題的能力。
從機器人協助醫生進行疾病診斷和治療,到“智醫助理”機器人通過執業醫師考試正式“上崗”,人工智能在提升醫生工作效率、提高醫生服務能力等方面展現出巨大優勢。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說:“建立人工智能輔助的在線診療平臺,讓縣城、鄉村、貧困地區的醫院接入,能迅速提升一線醫生的診療水平。”
安徽省立智慧醫院是我國首家以人工智能與醫療服務緊密結合的智慧醫院,拉開了“AI+醫療”在實體醫院落地的序幕。掛牌運行半年來,科大訊飛智能導診導醫機器人“曉醫”、人工智能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系統、門診語音電子病歷、口腔/超聲語音助理、云醫聲移動醫護工作站等已陸續落地應用,構成了“智慧醫院”的基礎。
專家表示,以目前人工智能的水平,能夠為醫生提供一個龐大的專家知識庫,對醫生的問診決策提供幫助;在醫學領域,經驗豐富的醫生是很難被取代的,機器人更多的是去幫助醫生而非取代醫生。人工智能是讓60分的醫生能夠做80分的事情,讓90分的醫生少做60分的工作。
智慧課堂,激發興趣引起互動
“大氣環流”地理課——
終端記錄每一筆繪圖,展示學生思維動態
“假設學校里來了外國小留學生,他們想更好地了解北京,你要臨時當一次導游,你準備帶他們參觀什么地方呢?”
“故宮”“天壇”“八達嶺長城”……“同學們說的都是名勝古跡,非常好。那么,如果讓你帶他們去鳥巢參觀,怎么走?”
在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的教室里,老師正用最新裝備的互動教學平臺給三年級的同學們上課,“位置和方向”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學生借助移動多媒體終端,短短幾分鐘就在百度地圖上用電子墨水畫出了行走路線;被隨機點名的學生走上講臺,對自己設計的路線圖做了具體說明。這節充滿樂趣的展示課,向我們展現了信息化技術給教學帶來的驚喜。
如今,人工智能已走進很多中小學課堂。專家表示,信息化學習是對傳統教育進行的一場革命,“智慧課堂”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幫助老師更清晰地了解每個同學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預習、復習、自學,多樣化課程設置使學生各取所需。這些都是傳統課堂無法比擬的。
隨著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真正轉型,未來,翻轉課堂、在線教育、微課、電子書包、智慧教室等越來越多的教育信息化學習方式將融入校園。
在北京十二中一節生動有趣的“大氣環流”地理課上,課堂氣氛活躍。在繪制熱力環流原理示意圖環節,師生人人持有一臺平板電腦,相互之間可以傳遞文字、語音、視頻等信息。學生繪制時的每一個箭頭及其繪制順序都能清晰展示出來,學生思維的靜態與動態過程得以展示,使思維外顯,由此引發學生互動。這很好地解決了以往教學中學生靠死記硬背畫對了圖,但因不理解而畫錯順序的問題。
課程后半段,在熱力環流原理對應的生活實例環節,發起互動投票。同學們可以看到同伴針對這一問題所持的不同看法,一下子點燃了他們表達的熱情。
在人大附中,學校不僅利用人工智能部署“智慧校園系統”,還開設了計算機視覺、數據建模等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高二學生姜澈說,“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充滿了智慧新元素,讓我們從個性化的視角中沉浸學習、探索發現。比如生物課中《人類的血液循環》,物理地理綜合課程中《錢塘秋潮——探索潮汐的奧秘》等,通過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技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抽象的概念生動地呈現在眼前,原來晦澀難懂的內容一下子就清晰了。”
智慧法院,優化服務提升效率
人工智能“書記員”——
同步記錄庭審過程每一句話,準確率達96.2%
“您好,我是閩侯法院導訴機器人小法,請問您需要什么服務?”“我要起訴,該怎么辦?”“您別著急,您可以到自助服務區的終端上自助立案,也可以到窗口咨詢工作人員。”“你能帶我去自助立案嗎?”“好的,請您跟我來。”去年10月,全國人大代表視察福建法院信息化建設,在閩侯縣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代表們看到一位身高1.3米左右的“小員工”,精神飽滿地在大廳“巡邏”,時不時用萌萌的童音為當事人提供引導。
類似的人工智能應用在全國法院還有很多。在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一款名為“小雨”的導訴機器人為智慧法院“代言”。“去哪兒立案?”“在哪兒繳費?”在機器人的引導下,當事人可以很快辦完一系列訴訟事務。
在法庭里,人工智能的應用大大減輕了法官、書記員的負擔。在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網上法庭,庭審中法官和訴訟參與人說的每一句話都由人工智能系統同步記錄顯示,延遲不超過300毫秒,準確率達96.2%。這個2016年9月起在浙江全省105家法院全面上線的智能語音識別系統,如今在庭審中承擔起了“書記員”的角色。
人工智能的應用離不開大數據的支撐。隨著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全國法院裁判文書上網公開的推進,進入中國裁判文書網的數據越來越多。截至目前,文書上網已超過4500萬份,訪問量突破155億人次。最高人民法院委托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組織研發的“智審”審判輔助系統,已經在河北178個法院推開使用。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長楊愛軍說:“我們通過智能輔助辦案系統,很大程度避免了同案不同判和法律適用不統一的問題。”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全省法院實現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發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紅色存折”讓社區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
- 抓整改 提標準 縣住建局全力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2022-01-15
- 破防了!這家山東科技企業的暖心行動2022-01-15
- 臨潼區:多措并舉助力農業復工復產2022-01-15
- “這個嘉賓思路厲害”,市消保委委員張兆安做客《海波熱線》特別節目2022-01-15
- 福州市副市長、公安局長王錫章帶隊到莆田市公安局考察調研疫情防控工作2022-01-15
- 合肥這家知名書店,新年再出發2022-01-15
- 崔同富到武定縣開展春節走訪慰問2022-01-15
- 北京:迎接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長安街開始布置花壇2022-01-15
- 洋碼頭首家文旅免稅直購店落地重慶十八梯景區2022-01-15
- 每戶將分到70斤!更多物資送達……直擊杭州西溪雅苑封控現場2022-01-15
- 本土確診+104,其中河南+52,天津+39,珠海新增感染者均系奧密克戎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