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機器人“冰屏”炫舞“北京八分鐘”

圖為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的“北京八分鐘”表演。新華社記者 李鋼攝

在平昌冬奧會閉幕式的“北京八分鐘”中,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中國新科技元素驚艷世界。24臺移動機器人“冰屏”與26名輪滑舞蹈演員傾情演出,美輪美奐的場景,展示了一個科技擔當、快速發(fā)展的中國形象。

90秒的換場準備時間,16套復雜的機器人動作規(guī)劃,移動機器人與舞蹈演員的精準互動……如此規(guī)模的人機表演、如此復雜的舞臺表演在全球尚屬首次。

沈陽新松智慧園里,員工也在電視機前觀看現(xiàn)場直播。“哪怕其中的一臺機器人有一秒的延遲或動作偏差,都將導致整個演出的失敗。”參與該機器人研發(fā)和組裝的技術人員介紹道。

表演中,機器人要做非常復雜而有藝術特點的動作,包括行進中的旋轉和扭曲,最大的難題是運動姿態(tài)的多樣性和與演員表演、演出音樂、地面投影、場地燈光等的高度統(tǒng)一。它們需要完整地呈現(xiàn)出舞美創(chuàng)意,需要像芭蕾舞演員一樣一邊旋轉,一邊畫出完美的弧形,而且還需多臺協(xié)調。

此外,恰逢平昌地區(qū)大風降溫,加上活動場地并非水平狀態(tài),給機器人的正常運行增加了很多不確定因素。而“冰屏”的“眼睛”——激光導航系統(tǒng)對現(xiàn)場也有嚴苛要求:機器人距離舞臺周圍的環(huán)境參照直線距離近百米,演出場地人流多,如何“看得見”“看得準”“走得美”是重要問題。

針對可能出現(xiàn)的特殊情況,新松移動機器人團隊研制了全新導航控制算法,以確保所有移動機器人在演員移動頻繁、場地光照復雜的情況下仍然能夠精準定位和運動。此外,技術人員迅速升級機器人通訊系統(tǒng),以確保所有機器人可以正常接收指令。為了避免機器人“感冒”,他們增大電池容量,所有電控部件幾乎都進行了加溫處理。其實,最初的“北京八分鐘”創(chuàng)意中并沒有機器人的參與。半年前,張藝謀導演團隊通過一個偶然的機會找到新松公司了解情況,隨后確定了由新松移動機器人參與平昌冬奧會表演的全新方案。

“能在短短的4個月時間完成這么多的技術突破,除了團隊的創(chuàng)造力和責任感,更多的是為國爭光的這一無上榮譽的激勵。”移動機器人項目負責人張雷說,新松機器人的每一次創(chuàng)新和技術攻關,都代表著中國機器人向世界科技前沿發(fā)起的新的沖擊。

無數(shù)個不眠之夜,年輕的新松技術研發(fā)團隊從項目規(guī)劃到技術研發(fā),從技術攻關到第一臺原型機下線,再到全部演出設備聯(lián)調,圓滿完成了“北京八分鐘”的“人工智能”精彩亮相。

關鍵詞: 北京 機器人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