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時代 書寫能力下降不能忽視

迫于越來越多學生手寫字跡又丑又難認,老師心理陰影面積太大,英國劍橋大學最近正在考慮以后是否允許學生用平板電腦或筆記本電腦答卷。英國教育界普遍表示,鍵盤時代,學生書寫能力下降是他們不得不接受的趨勢,其實對教育而言,手寫是一種選擇而不是必需。

整天指尖飛舞,“鍵盤俠”提筆忘字是當下人類面臨的共性問題。為了描述這一尷尬,我們造了個術語:“失寫癥”,并賦予其豐富的外延——文字潦草、難以辨認,用錯別字、網絡語言或網絡符號代替一般的文字,甚至提筆寫字時首先想到簡單的漢語拼音和各種代碼。

面對“失寫癥”,我們似乎難以接受,卻也顯得很被動。專家們憂慮深遠,擔心漢字在不規范的傳播中被丑化、異化、邊緣化等等,并為挽救漢字文化提議設立“漢字節”,呼吁“不管是大中小學生還是各行各業的成人應提倡書寫,讓書寫漢字成為一種生活習慣與方式”。

這么一比較,英國人顯得比我們坦然?;蛟S,由于文字書寫機理存在差異,“失寫癥”對兩種文字傳承的威脅程度不同。比如,無論手寫還是鍵盤寫,英文排列組合字母的規則不會變,“star”還是那個“star”,拼寫記憶不會退減;但中文輸入現在普遍使用拼音,對方塊字的字形、偏旁、筆畫會日漸生疏。不過,個人認為,兩個民族態度上的差別主要還是思維方式決定的,畢竟一個務實,一個執拗。

需要直面的是,動筆寫字的機會已然越來越少,數字化生存的大潮流無可逆轉,悄然進化的生活方式也不可能倒退。這時,說要力挽狂瀾、扭轉乾坤顯然不符合常識。好比留著發辮、穿著長衫的夫子,向西服口袋里別著鋼筆的新青年喊話一般:“你們摒棄文言,搞出個什么不著四六的白話,華夏文明何以為繼?請重拾神圣的毛筆吧!”相信類似的情景一定真實發生過,雖然一百年后的今天再看,挺荒唐。

當然,文言文并沒有斷絕,毛筆字也依然有存在感,它們只不過從日常工具榮升為傳統文化的載體。況且,漢字本來就在隨生產力發展和文明進步不斷演變,沒準兒再過一百年,拿筆寫字也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用大歷史觀打量“失寫癥”,沒啥好糾結的。

關鍵詞: 鍵盤 時代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