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能力驚人 哈佛科學家將一部電影上傳到了DNA中

騰訊科技訊 據外媒報道,復活猛犸象一直是許多科學家的夢想,現在我們離將其變成現實又近了一步,因為人類讀取生物DNA中存儲信息的技術正在快速提高。同時,DNA未來可能還會成為新的海量存儲裝置。據估算,DNA存儲的數據量可達相同大小光盤的1萬億倍。

近日,哈佛大學威斯生物工程實驗室的一個團隊就利用先進的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打造了首款“分子記錄儀”。

有了分子記錄儀,人類就能記錄基因組中的數據,未來這些數據可以隨意訪問或復制,幫助醫生抗擊疾病,同時加深我們對生物學的理解。

為了證明這一理論,該團隊成功將復雜的信息編碼在了細菌細胞的DNA中。這段復雜信息包括一張人手的照片和1878年一部經典電影中駿馬飛馳的片段。

被編入DNA的經典電影片段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未來你能拿著自家的基因改造寵物直接觀看新一季的《權力的游戲》。

其實主導該項目的專家喬治-秋奇也在做猛犸象的基因測序,他希望能將這種原始生物復活來保護西伯利亞凍土區的生態環境。

鑒于基因能成為海量存儲裝置,秋奇和他的團隊希望將活體細胞變成人體的“黑匣子”,用來存儲各種關鍵數據。

“我們想把細胞變成歷史學家。”神經科學家塞斯-斯普曼說道。“我們設想了一個生物記憶系統,它體積更小,而且是全能型選手,未來將負責追蹤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每件事,打造專屬的紀錄片。”

對科學家來說,這種能解讀細胞中存儲初始數據的工具簡直是無價之寶。“我們可以將它當成配方來設計類似的細胞。”斯普曼說道。“醫生可以分析疾病的成因并找到相應的治療方法。”

最終,該技術還能幫科學家解讀人類的終極奧秘——大腦的工作方式。

斯普曼表示:“我們想利用神經元記錄下大腦的分子歷史,有了分子記錄儀,科學家就能一次性采集到腦細胞攜帶的數據并對細胞進行直接觀察。”

該團隊表示,整個編碼過程中,動物并不會受到傷害,但細菌細胞卻受到了不少影響。
關鍵詞: 哈佛 科學家 能力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