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科技如何“愉快玩耍”?
圖集
 

7月4日,北京,工作人員在第三屆中國(北京)軍民融合技術裝備博覽會上演示單兵模擬訓練系統。視覺中國供圖

  早上你騎的共享單車或許正是利用北斗導航指路,晚間的雷雨天氣預報是氣象衛星給你傳達……尖端科技飛進尋常百姓家也不稀罕,“高大上”的軍品上也常有民間技術的身影,如今軍民融合已成為“熱話題”,軍民科技之間如何“愉快”地轉移和轉化也牽動著大眾的心。

  “國防應用僅僅是源頭技術應用的一個方面。以美國國防部關鍵技術選擇分析結果為例,90%以上美國國防部關鍵技術都具有軍民兩用的特點,這也為科技領域軍民融合提供了天然基礎。”中國宇航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書記王一然認為,軍民融合是國防科技發展的本質要求。

  中國的軍民融合已進入加速階段,但軍民科技之間的轉移和轉化道阻且長。

  在中船重工軍民融合與國防動員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許嵩看來,信息交流不暢是一大“攔路虎”,“按說在信息發達的年代,我們的信息應該是很暢通的,但是軍民融合領域由于涉及保密和安全,很多信息并不能在互聯網上公開。我們曾做過一次調查,超70%的民口企業認為信息交流不暢是制約軍民融合發展的第一問題。”

  目前,全軍武器裝備采購信息網等公共信息平臺已“上線”,在政策信息需求方面邁進一大步。“但這距離社會預期還是有差距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許嵩說。

  即便信息在手,想要邁入軍工的大門也不是“說走就走”,而是需要軍工認證。

  “要辦齊‘四證’很麻煩,里面存在交叉重復認證,無形中阻礙了各種創新力量的進入,這是現在最大的一個問題。”中船重工軍民融合與國防動員發展研究中心高級顧問陳書海說。

  另一方面,民口企業難以觸及軍工項目,陳書海認為其中一部分原因要歸結于民企自身的不穩定,“民間企業如果倒閉了,后續的維修、維護等怎么跟進?”

  而許嵩認為這其中有兩方面的緣由,“一是任何企業都有把自己的產業鏈做大的沖動,如果沒有很好的調控,自由競爭最終會導致壟斷,這是經濟規律。軍工企業首先作為一個經濟體,也是有這種沖動的,而我們在這方面的指揮棒是負面激勵。我們對軍工集團的考核主要考慮的是它國有資產的增值和保值,這樣反而激勵了軍工集團不斷兼并重組,擴大自己,壘高壁壘,導致了在某些配套領域與民爭利的現象。”

  怎么辦?許嵩建議,首先要對保密制度進行創新,按程序推進國防科技成果的解密和國防科研需求的解密,這是軍民科技轉移和轉化的前提條件,“如果這個解決不了,后面就無法順利進行”。

  “其次激勵機制要進行改革,也就是協同創新成果的收益問題。我國科技成果的產權是歸國家的,單位和發明人的權益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保護。這樣任何人都不會主動地承擔轉移轉化的工作。”許嵩建議,可以把科技成果的產權分割為所有權、處置權、使用權,讓參與協調創新的主體可以拿到合理收益。

  在王一然看來,“從科技的形成、開發與應用過程看,軍事裝備對‘高強對抗、靈活機動、微型小型化、信息化’等特殊性能不斷在提出新的要求,對更為基礎的科學發現、技術研究和應用開發的需求也在不斷翻新。”在他眼中,理想的軍民融合圖景應是,科研環節均衡有序,創新實體各盡其責,科技資源共享開放,科技管理集約高效。

關鍵詞: 軍民 科技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