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淘”升級加快拉平城鄉差距
據報道,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將于6月1日升級,與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實現系統通、商品通、服務通,借以升級“村淘”戰略。農村淘寶有關負責人表示,“三通”項目啟動意味著,農村淘寶平臺能更好地擁抱阿里巴巴的電商生態體系,并利用生態體系的資源讓商品高效下沉到農村市場,讓村民能夠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樣的消費和服務體驗。

  當前,精準扶貧被確定為國家扶貧政策的重點,而發展農村電商被賦予了在農村推進精準扶貧的重任。2016年2月,國家發改委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結合返鄉創業試點發展農村電商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從2016年到2018年每年支持約100個返鄉創業試點地區發展農村電商。據統計,目前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已覆蓋全國29個省、近700個縣域(含建設中)的3萬多個村點。而這次農村淘寶升級,意味著“村淘”在完成基礎建設后,已開始著力為農村消費者帶去更多選擇。

  隨著近年來企業的深遠布局和公眾的認知深化,“村淘”已越來越為世人熟知。當今之世,網絡已走入千家萬戶,我國網民數量世界第一,已成為不折不扣的網絡大國。然而我們也要正視發展的瓶頸,改變區域和城鄉差異比較明顯的互聯網格局,需要政府主動為之,有社會擔當的企業也應該積極參與。

  一定程度上說,沒有農村的網絡現代化,我國就不可能成為網絡強國。農民需要的顯然不只是鋪設寬帶等最基礎的互聯網建設,他們還需要向城市居民看齊的生活方式,需要像城市居民那樣擁有便捷的互聯網通道。比如,一個農村患者想去上海看病,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買好火車票、可以掛好醫院號、可以在醫院旁訂好旅社等等,只需憑一張身份證就可以走完所有流程。

  以網購為例。權威統計顯示,2015年,農村居民人均網購支出不到600元。另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網絡對農村居民的滲透率僅為6.3%。這兩組數據有著內在關聯,正因為網絡滲透率低,選擇網購的農民不夠多;而網購支出不高,還與經濟收入不高有一定關系。

  這牽涉到一個老生常談的現實命題,即城鄉差距。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31個省份2017年一季度相關數據顯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6元,實際增長6.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0元,實際增長7.2%。從中可見,雖然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更高,但其絕對值仍遠低于城鎮居民。從消費支出看,城鎮居民人均支出6387元,實際增長5.4%;農村居民人均支出2921元,實際增長6.8%。同樣的邏輯是,農民消費水平不高。

  簡單地說,關于縮小城鄉差距的意見建議可以歸納為兩點,一是讓農民的腦袋富起來,二是讓農民的口袋富起來。無遠弗屆的互聯網技術,使這兩點統一起來成為可能——借助互聯網技術,農民的視野更加開闊,識見不斷增長,智慧持續提升。同時,借助豐富而發達的互聯網平臺,農民可快速走上致富路,以“村淘”為例,不少農民在家里開個網店,月入超過萬元很正常。據不完全統計,由于農村網店的盈利能力日增,不少進城農民工已回家創業,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村空心化的嚴峻局勢。

  “讓農民和城里人一樣,說實話,是我們多年的夢想。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民有縱向流動和平等發展的機會,這是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2014年4月,李克強總理在重慶考察時如是說。發展農村網購市場、消費市場,不僅能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發展新產業、新模式,推動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升級。愿政府與企業都能意識到這一點,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在摸索過程中不斷修正、優化、升級模式,讓農民真真切切得實惠、有尊嚴。

關鍵詞: 城鄉差距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