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大成功克隆小麥雄性不育基因

本報濟南4月28日電 (記者劉成友)記者28日從山東農業大學獲悉:該校付道林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在太谷核不育小麥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克隆太谷核不育基因并對其機理進行探討,為實現小麥等作物雜交制種創造了條件。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28日以《小麥Ms2基因編碼的稀有蛋白導致禾本科植物的雄性不育》為題發表該研究成果。

1972年,山西省太谷縣農業技術員高忠麗在田間發現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小麥。這個小麥后來被命名為“太谷核不育小麥”,其不育基因的國際基因代碼為Ms2。上世紀90年代末創制出的“矮敗小麥”,即矮稈和不育緊密連鎖的太谷核不育小麥。

2010年,付道林團隊開始利用圖位克隆技術進行Ms2基因的克隆研究,投資構建了“矮敗魯麥15”的基因組人工染色體文庫。他們利用Ms2區域的特異標記,篩選并獲得了8個陽性克隆,成功建立了Ms2區域的物理圖譜,分離到太谷核不育Ms2基因,并通過反向遺傳學驗證了該基因的功能。

關鍵詞: 農大 雄性 山東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