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美好的約定:女孩因病離開校園 母校老師同學愛心守護她11年

2008年,萬松園路小學五年級女生彭祎琳突發腦血管疾病,手術后也無法重返校園。11年來,她當年的班主任童燕已經又帶了兩屆學生,每年都會帶著現在的學生來看望這位昔日學生。這份愛心的傳遞,也成了這群師生和彭祎琳之間“美好的約定”。

9月19日上午,童燕帶著班里的學生,從學校出發,步行來到彭祎琳家中。穿過巷子、爬上8樓,師生們看到彭祎琳正扶著門框守候。“你們來啦!噢耶!”看到童老師和學弟學妹們,彭祎琳笑了,招呼著大家進屋。她笑聲爽朗,說話很大聲,發音卻有點含糊不清。她走路緩慢、不穩,能看到當年疾病留下的痕跡。

2008年的“六一”兒童節,11歲的彭祎琳參加完學校的聯歡會,和往常一樣回了家。晚上,她突然頭痛到眼睛都睜不開,送去醫院后,醫生診斷出彭祎琳有一處腦血管畸形,當即為她做了開顱手術搶救。

得知自己的學生突然生了這么大的病,班主任童燕急壞了,請班里的同學們制作了小卡片,寫上對彭祎琳的祝福,帶到了醫院里。手術后,彭祎琳一直處于昏迷狀態,媽媽高興娥就坐在病床邊,把卡片一張一張念給女兒聽。“我讀卡片的時候,女兒手動了一下,一顆眼淚順著臉滑了下來”,高興娥說。

在學校里,童燕也一直記掛著彭祎琳,總想為她做點什么。彭祎琳的父親患有尿毒癥,一家人就靠著高興娥照看車棚和開小賣部為生。父女倆的醫藥費,成了這家人的大難題。于是,童燕和同事一起,為彭祎琳發起數次校內募捐,還帶著學生們在中山公園“暴走”募捐。這些捐款,給了彭祎琳一家莫大的安慰。

手術過后,彭祎琳一直處于昏迷中,童燕擔心,隔個兩三天就往她家跑。一個月后,彭祎琳終于醒了過來,能開口說一些簡單的詞語。一看到童燕,她就張口喊了聲“老師”,兩個人都眼淚直流。

這場大病給彭祎琳留下了后遺癥,直到現在,她的生活還不能完全自理,認知水平也似乎停留在了小學五年級。她問過童燕,以后她還能不能再去上學,童燕告訴她:“只要你好好恢復就能回來上學,就算不能上學,想看什么書,老師都會帶給你看。”讓童燕心酸的是,生病之后,彭祎琳一直沒能再回到校園。高興娥說,有一次女兒實在想去學校看看,她就攙扶著,陪她在學校門口站了一會。“她很想念老師同學,很想念校園生活。”

彭祎琳生病后,童燕和學生們帶給這家人許多溫馨時刻。每次聽說童老師要來,彭祎琳都會不停地問媽媽“童老師到了嗎”,見了面就高興得合不攏嘴。

2010年,彭祎琳的同班同學們畢業升入了初中,童燕接手了新的一屆一年級。“不能因為這屆學生畢業,對彭祎琳的關愛就停止了。”童燕把彭祎琳姐姐的事情講給了這群新生聽,告訴同學們:“希望你們能像火炬一樣,把這份關愛傳遞下去,成為我們和彭祎琳之間的一個美好的約定。”她帶著新的學生,又來到了彭祎琳家。

到今年,彭祎琳已經22歲,她的同學有的已經工作,有的在讀研究生,童燕又帶了兩屆學生。每年的“六一”兒童節、中秋節等節假日,童燕總會和學生們來看望彭祎琳。這個“大齡兒童”的身邊,也總有“同齡人”和她聊天、開玩笑,分享有趣的事情。

童燕說:“在把關愛傳遞下去的過程中,現在的學生們也學會了關心他人、尊重生命,我想這是這份‘美好約定’背后的另一份收獲。”(記者 劉嘉 通訊員 王莎 宋驥)

關鍵詞: 愛心守護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