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發展和國民收入的提高,人們的消費水平也有了質的提升。一些尚未正式步入職場、沒有固定收入的大學生,也表現出旺盛的消費需求,甚至經常過度消費、相互攀比。不過,也有很多大學生依然秉持勤儉節約的美德,懂得量入為出。你平時注意勤儉節約嗎?你覺得怎樣才算是勤儉節約?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88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3.8%的受訪大學生稱平時會注意勤儉節約。77.3%的受訪大學生月消費額度集中在1000~2000元。受訪大學生認為如今勤儉節約的內涵是不與人攀比、不隨意浪費和不奢侈鋪張。
83.8%受訪大學生稱平時會注意勤儉節約
西安科技大學大二學生汪雅樂每月有1200元的零花錢,她要求自己每月都要有結余,平時拿到零花錢會先存到理財產品里賺利息。雖然收益很少,但她認為這種習慣很重要。汪雅樂很少吃外賣,“一頓外賣可能吃掉我一天的伙食費。平時買學習用品和資料,我也會找同學合買以獲得更優惠的價格”。
張碩是北京林業大學大四學生,她平時會盡量避免浪費。“我周圍的同學大都有節約意識,但也有人沖動購物”。
調查中,83.8%的受訪大學生稱平時會注意勤儉節約。38.6%的受訪大學生表示身邊勤儉節約的同學多,40.3%的受訪大學生表示身邊這樣的同學少。交互分析發現,表示自己注意勤儉節約的受訪男生比例(87.1%)高于女生(80.3%)。
湘潭大學大二學生陳羨林對記者說,他從小就很節儉,“筆芯我一定要用到沒油了才扔,如果筆尖壞了,寫不出字了,我會換個筆尖繼續用。我從不跟風買球鞋,也絕不會超出自己能力去消費,在食堂倒掉沒吃完的飯菜,我會有愧疚感”。
來自湖南的陳源(化名),兒子今年讀大二,陳源每月會給兒子1500元的生活費。“孩子曾經跟我講,他一個同學花了2000元買了一雙鞋,最后發現是假名牌。我會教育孩子不要追逐名牌,生活上要節儉”。
中國人民大學研二學生楊祺說,她和同學一起出去吃飯時,都不會認為點菜多更有排場,會適量點菜,吃不完會打包。日用品、電子產品方面,大多數同學也不會頻繁換新。
四川大學匹茲堡學院的輔導員張馨(化名)對記者說,她所在的班里,有的男生追求高檔電子產品,也有女生追求高檔化妝品,“這些花銷往往超出他們的經濟能力。班里也有個女孩,幾乎餐餐都吃食堂,其他花銷主要是購買學習用品,一個月生活費六七百元就足夠。對于別人的指指點點,她也很淡然”。
調查顯示,受訪大學生中,77.3%的人月消費額度在1000~2000元,其中44.2%的人月消費額度為1000~1500元,33.1%的人為1500~2000元。11.2%的人月消費額度為2000~3000元;9.3%的人月消費額度在1000元以下;2.3%的人月消費額度超過3000元。
交互分析發現,月消費額度在1500元以下的受訪大學生中,男生比例(57.1%)明顯高于女生(49.6%)。從學歷看,??粕吭孪M額度在1500元以下的比例最高(66.5%),研究生最低(39.3%)。整體來看,??粕吭孪M水平最低,本科生居中,研究生消費水平最高。
張馨認為,一些學生之所以不節儉,一是因為虛榮,覺得有新潮、高端的東西就很有面子,二是不知道父母賺錢的辛苦,“好像家里的錢是大風刮來的一樣,花起錢來大手大腳”?!∈茉L大學生認為,勤儉節約的內涵是不與人攀比、不隨意浪費和不奢侈鋪張
楊祺認為,如今,勤儉節約的意思不是說一定要穿打補丁的衣服了,更多指的是不鋪張浪費,“比如日用品、家電,只要不壞就一直用下去。我身邊很多人開始在二手交易平臺上出售閑置用品,不會直接扔掉”。
在張碩看來,如今倡導勤儉節約精神,更側重對已有物品的充分利用,以及對理性消費的強調。“我身邊有的同學每月只要有富余的零花錢就都用來買衣服,穿幾次,不喜歡了就扔掉。我覺得這是一種浪費”。張碩支持“共享”“租借”的消費模式,“這樣能提高物品的使用率,降低閑置率”。
張碩向記者介紹,她所在學校有很多二手物品交換群,很受同學們歡迎。“我上星期剛剛在一個群里出售了一些閑置書籍和護膚品,賣了110元。學校每學期都有學生組織大家捐獻閑置衣物,各宿舍會統一整理衣物送過去”。
大學生怎樣做才算勤儉節約?調查中,79.1%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大學生不應該在消費上相互攀比,66.6%的受訪大學生認為不應隨意浪費,55.1%的受訪大學生認為不應奢侈鋪張,22.9%的受訪大學生認為注意記賬很重要。
汪雅樂認為,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年輕人應該合理消費、量入為出。“大學生應該試著賺一次錢,對于父母每月給的生活費才會更珍惜,更理解父母的辛苦。另外,大學生平時應該少關注明星的奢侈生活,少關注奢侈品。一個人關注的東西反映了一個人的價值觀”。
作為家長,陳源認為,大學生的生活費、個人學習發展投資和健身花費只要保持在平均水平就足夠了,不應該追求奢侈消費。
76.2%受訪大學生認為,秉持勤儉節約美德有利于樹立正確消費觀
87.9%的受訪大學生認同這個時代依然需要勤儉節約精神。
張碩認為,在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仍然有必要提倡勤儉節約精神。“雖然大家手里的錢更多了,但資源是有限的。而且隨意浪費,會增加環境負擔,還會助長攀比風氣”。
“我國仍然存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我們消費的東西是大量資源和勞作換來的,有什么理由不節儉?”汪雅樂說。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崔盛指出,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個理性的人,應該讓自身的偏好符合社會收益最大化,盡量做出理性決策,包括消費決策。
調查發現,90.5%的受訪男生認同這個時代依然需要勤儉節約精神,比例高于受訪女生(85.2%)。分學歷看,專科生贊同這一觀點的比例最高(90.0%),其次為本科生(88.8%),然后是研究生(75.5%)。從受訪者學校所在城市分布上看,學校在二線城市的受訪大學生中,認同這一觀點的人比例最高(91.2%),其次是學校在一線城市的受訪大學生(84.7%)。
調查顯示,76.2%的受訪大學生認為秉持勤儉節約美德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60.7%的受訪大學生認為這樣能夠增強自控能力,57.8%的受訪大學生認為這有利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38.2%的受訪大學生認為這有利于樹立正確價值觀。
陳羨林認為,懂得勤儉節約的人往往更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會給身邊的人樹立榜樣。
陳源認為,無論是富有還是貧窮,勤儉都是持家之本。“知道糧食得來不易,就不會浪費,懂得賺錢的不易,就會開源節流。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習慣的人,長大后會懂得量力而行、未雨綢繆,會更早地成熟自立”。
受訪在校大學生中,男生占51.7%,女生占48.3%。學校在一線城市的占26.1%,二線城市的占57.6%,三四線城市的占15.7%。學歷方面,專科生占14.1%,本科生占78.1%,研究生占7.8%。(記者 杜園春 實習生 陳倩盼)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長三角日報】紹興原市委書記馬衛光,任杭州市政協黨組書記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區發布關于在外人員返鄉有關事項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長春中院首次適用二審民事案件獨任制審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檢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辦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著最深的愛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實現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發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紅色存折”讓社區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
- 抓整改 提標準 縣住建局全力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2022-01-15
- 破防了!這家山東科技企業的暖心行動2022-01-15
- 臨潼區:多措并舉助力農業復工復產2022-01-15
- “這個嘉賓思路厲害”,市消保委委員張兆安做客《海波熱線》特別節目2022-01-15
- 福州市副市長、公安局長王錫章帶隊到莆田市公安局考察調研疫情防控工作2022-01-15
- 合肥這家知名書店,新年再出發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