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為學校文化創新奠定了根基。作為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陣地,學校不僅向學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讓校園成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熱土,讓學生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下拔節成長。2019年,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主辦的2019《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系列節目再度啟程,在端午時節,走進校園,記錄下傳承中的中華文化。
《傳承的力量》端午篇繼續走進校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學校體育藝術教育成果,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節目將在6月7日端午節當天播出,登錄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可同步觀看。
此次《傳承的力量》端午篇從獨具特色的嶺南舞蹈到熱情豪邁的藏族舞蹈,從細致打磨的蛋雕藝術到活潑熱烈的民俗文化,從剛勁有力的三鋪龍拳武術操到氣吞山河的《九歌》千人誦讀……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正在校園中傳承,煥發時代光彩。
這當中,每一個參與者都緊握夢想:山東膠州站花甲之年的“三鋪龍拳”創始人劉正海,腳踝受傷也堅持節目錄制;河南新密超化鎮第一初級中學的校長范建民,頂著巨大壓力將《超化吹歌》引進校園避免失傳;湖南理工學院《南國嘉樹》指導老師近兩年泡在舞蹈房,克服重重困難,才有了這個經典的舞蹈;南昌市三店小學的全體師生經過兩周緊張排練,短時間內就凝練出了規模震撼的千人齊誦;電子科技大學朱東黎教授二十年年復一年,從未停止對《龍舟鼓》的傳承……無論是校長、老師還是同學,他們都是傳承者,也是夢想的擁有者。
當然,這只是我們眼里和心里看到的一小部分,在新密縣衙、在屈子祠、在滕王閣、在中山公園……在每一個地方的拍攝,傳承的力量都躍然紙上,鐫刻心中。他們用情也用力,我們感動也感恩。節目內,他們自信而美麗,節目外,他們熱情而執著。他們不忘初心,不斷傳承;他們不斷努力,收獲夢想。而今,陽光已經照亮了他們的夢想,收獲夢想的季節也即將到來。
廣東省中山市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順應國家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方向,發揚“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將一支《龍舟鼓》舞動二十年,生動再現了中山的民風民俗,展現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力爭上游的精神。二十年來,這支舞蹈在一批又一批優秀大學生身上代代傳承!
山東省膠州市三里河小學遵循“文武兼修、強心健體”的教育理念,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三鋪龍拳”引進校園,形成了具有示范作用的武術特色。通過傳統武術進校園,將武術作為校園活動載體,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養成運動習慣,培養吃苦精神和競爭意識;更重要的是挖掘其博大精深的精神內涵,傳承獨具特色的武術技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育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增強學生的健康體魄。讓學生自覺地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
廣東省汕頭大學充分利用當地民間美育資源,搭建開放的美育平臺。舞蹈《承福》以藝術化的形式將潮汕地區的傳統風俗展現在舞臺上,以渾厚雄壯的舞蹈編排,展現瀟灑又磅礴的氣勢,將人民奮勇拼搏的進取精神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不斷傳承并發揚,讓學生在舞蹈的學習與排練過程中,收獲傳承的力量。
西藏藏醫藥大學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以特色活動為載體,在學生中深入開展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通過文化育人,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學校重視學生興趣,了解學生需求,邀請“熱巴皇后”澤吉老師為熱愛熱巴舞的學生提供學習機會,并編排了熱巴舞《翻身農奴把歌唱》,讓學生們的夢想得以實現,并在校園這片熱土中永遠傳承。
吉林省通化縣實驗小學遵循教育初心,把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育人的根本。蛋雕藝術作為校本課程走進校園,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從培養學生正確的使用方法入手,課堂配備助學教師看護指導,克服困難,堅持至今。通化縣實驗小學通過藝術美化校園,通過優秀的傳統文化讓校園更有文化底蘊。
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養正中心小學重視傳承閩南瑰寶《嗦啰嗹》,加強校本課程的實施,成立了《嗦啰嗹》課題研究小組。學校充分利用鄉土藝術資源,傳承這一民間藝術,通過特色文化進校園,對學生進行傳統藝術教育,引導學生了解閩南文化,豐富師生內涵。
河南省新密市超化鎮第一初級中學把超化吹歌引入學校,聘請吹歌傳人作為學校兼職教師,定期到校指導訓練,并建立起一支由老藝人、教師、學生組成的超化吹歌演奏隊伍。超化吹歌是以管為主奏樂器,輔以笙、笛、簫等,結合打擊樂鼓、鐃、編鐘、云鑼等而形成的鼓吹樂。超化鎮第一初級中學把口耳相傳變成校本教材,將流傳四千多年的宮廷音樂傳承發展,讓超化吹歌在校園煥發出勃勃生機。
湖南理工學院位于湖南省岳陽市,是楚文化和湖湘精神的重要發源地。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愛國精神和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已經成為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也成為湖湘文化的核心內涵之一。舞蹈《南國嘉樹》以屈原《橘頌》為靈感,通過對橘樹執著生長,頑強抗爭的生命律動的描寫,歌頌了屈原受命不遷、至死不渝的精神。端午之際,湖南理工學院的學生們在屈子祠前翩翩起舞,歌頌三閭大夫,將端午文化、屈子文化傳承發揚。
江西省南昌市三店小學開始“主題閱讀”教學已有九年,通過經典誦讀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學校的德育內涵,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和文化底蘊。三店小學組織千人誦讀《九歌》選段,精巧地融入了器樂、舞蹈、獨唱、合唱,氣勢恢宏。在書聲瑯瑯的校園,在氣勢磅礴的滕王閣,學生們昂首挺胸、氣宇軒昂,展現出新時代小學生的風采!
傳承的力量來自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它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提供能量。堅定文化自信,推進文化創新,是時代賦予學校的重要職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校園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在潤物無聲的環境中感悟成長。通過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弘揚,煥發時代光彩。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長三角日報】紹興原市委書記馬衛光,任杭州市政協黨組書記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區發布關于在外人員返鄉有關事項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長春中院首次適用二審民事案件獨任制審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檢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辦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著最深的愛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實現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發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紅色存折”讓社區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
- 抓整改 提標準 縣住建局全力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2022-01-15
- 破防了!這家山東科技企業的暖心行動2022-01-15
- 臨潼區:多措并舉助力農業復工復產2022-01-15
- “這個嘉賓思路厲害”,市消保委委員張兆安做客《海波熱線》特別節目2022-01-15
- 福州市副市長、公安局長王錫章帶隊到莆田市公安局考察調研疫情防控工作2022-01-15
- 合肥這家知名書店,新年再出發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