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部影視作品串聯了178年“光影中國”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五一”小長假前的一個晚上,陣陣歌聲從浙江大學紫金港東一A303教室傳出。這并不是在上聲樂課,而是一節面向大一學生的“形勢與政策”課,主題為“我和我的祖國”。

授課的是浙大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黨委書記王慶文,他在課堂上演唱了好幾首膾炙人口的紅歌。

不僅如此,王慶文還給學生播放了約1個小時的視頻。這些視頻由70部影視作品的一千多個鏡頭所構成,講述了自1840年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段波瀾壯闊的歲月,也是一部偉大的民族復興史。

影視片段串起百年中國

有女生感動落淚

這堂“形勢與政策”課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但觀看視頻的時候都很認真,目不轉睛盯著熒幕,心情可謂跌宕起伏。在講臺上的王慶文發現,看到動情處,有一個女生忍不住抹起了眼淚。

“這肯定是抬頭率最高的一節課。”王慶文告訴錢報記者。浙大每學期的“形勢與政策”,都會安排一節視聽課。但是以往的做法比較簡單,只是選一部電影讓同學們集體觀看。他發現,如果僅僅只是一部電影,傳遞的內容較為單一,同學能學到的東西有限。而且,電影的節奏有舒緩,有緊張,部分同學無法全程保持注意力。

因此,王慶文萌生了將多部影視作品剪輯到一起的想法。

作為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浙大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影視藝術與新媒體系教工黨支部牽頭,制作這期“我和我的祖國”主題影視視頻。

最終的視頻一共分為三部分,跨越了從1840年—2018年的178年時間,分別是:“千古巨變”,還原1840年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抗爭歷史;“崢嶸歲月”,呈現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新中國成立的艱辛歷程;“繼往開來”,講述新中國建國70周年來的熱血故事。

視頻總長60分鐘左右,其背后卻是整個團隊一個多月辛勞的汗水。浙大影視藝術與新媒體系的三名老師和四名研究生一起參與了制作。

研究生負責搜集視頻資料,老師負責剪輯。在史料挖掘階段,團隊搜集到100多部影視作品,有《建黨偉業》《建國大業》《建軍大業》這樣的電影,有《血色湘西》等電視劇,還有和中國近現代史相關的紀錄片和短視頻。

“最大的困難是如何從海量的視頻中挑選出我們想要的部分。”團隊負責人林瑋說,他們花了很長的時間,討論怎樣組織這些風格各異的素材,“我們在影片中加了《黃河大合唱》、《歌唱祖國》等音樂元素,還融入了開國典禮毛主席講話等原聲音頻,充分調動觀眾的情緒,也使整個片子的節奏起伏更加合理。”

浙大竺可楨學院18級學生李浦銀上完課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看過《建國大業》《建軍大業》這些電影,這幾段視頻節奏很快,畫面很燃,看得很過癮。”

一邊放視頻一邊唱歌

這位思政老師夠拼的

音樂是王慶文的業余愛好,他還是浙江大學愛樂合唱團團長,因此在播放視頻環節中,他還現場穿插著演唱了三首歌,“希望能夠調動學生的情緒,讓他們產生更強的代入感。”

在講解“崢嶸歲月”部分時,王慶文演唱了《畢業歌》和《絨花》。《畢業歌》講的是抗戰時期青年學生報效祖國的意氣風發,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很多同學從《芳華》這部電影知道了《絨花》這首歌,但它最初是1979年的電影《小花》的配樂。”王慶文一邊給同學普及音樂知識,一邊打開《絨花》的配樂。有著多年舞臺經驗的他,面向學生,清了清嗓子,深情地演唱起這首歌。講臺下的學生被他的歌聲感染,也不禁輕輕地跟著哼唱。

視頻的“繼往開來”部分,講述的是新中國建國70周年以來新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在畫面的一側,是每年世界各國GDP(國內生產總值)排行榜。學生們目睹著中國從一開始排名遠遠落后發達國家,到擠進前十,最后排名世界第二,把很多國家甩到身后。

李浦銀看了很是激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舉辦奧運會等等大事件,就發生在我成長的年代,看著視頻才發現,我正在經歷和見證著中國的蛻變,并由衷地感到驕傲。”

在視頻播放結束后,王慶文邀請所有學生起立,一起合唱《我和我的祖國》。此時的學生都站得筆直,目視前方,歌聲嘹亮。

王慶文說,在今后的“形勢與政策”課上,他會引進更多的專業老師來講解專業領域的知識。比如下節課講“新中國的經濟發展”,他打算邀請經濟學領域的專家來為學生更加系統、專業地解讀新中國是如何一步步繁榮起來的。(王湛)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